与在美上市的企业不同,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说,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要比同等的美股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复杂得多。因为在美股私有化程序中,大股东是可以参与投票的,而香港法律为了进一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规定港股股票退市需要小股东投票通过。
“港漂”7年,备受冷遇的匹克决定收拾包袱“回家”了。
5月24日晚间,匹克体育发布公告称,获控股股东Ever Sound Development Limited告知,其正初步进行一项协议安排,如经落实,将可能导致匹克体育私有化以及于联交所除牌。此前市场上关于其私有化的传闻不断,这次终于得到证实。
结合匹克体育于5月23日发布的“变更首席财务官、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于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和通知书的代理人”的公告,业内推测,匹克已踏上“回家之路”。
5月25日,匹克股票复牌。市场对于其公布的事宜反应热烈,大幅高开17.7%,盘中一度涨近20%,截至当日收市,涨幅为14.06%,报收2.19港元。
私有化靴子落地
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坐冷板凳”的例子比比皆是,360、陌陌、汽车之家等一个个归心似箭。事实上,在港股的“游子”们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去,连在港挂牌不足一年半的万达商业也要“弃H投A”,现在又多了一个“体育健将”——匹克。
在正式公开私有化消息之前,市场就对此猜测不断。5月23日,匹克宣布短暂停牌,还公布了一则名为“变更首席财务官、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于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和通知书的代理人”的公告。
在这份公告中,匹克方面表示,其首席财务官、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代表公司于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和通知书的代理人蔡家豪已辞任,“蔡先生已确认与董事会并无任何意见分歧,亦无其他有关其辞任的事宜须敦请本公司股东关注”。
有观点猜测,这一系列的人员调整,或与匹克体育港股私有化退市相关。随后,懒熊体育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称,匹克将宣布私有化计划,并表明匹克之所以这时候选择私有化回归A股,一方面是港股股价太低,几乎没有多少融资空间,另一方面,中国体育产业的升级和爆发,无疑将给国产运动品牌更大的想象空间。
懒熊体育称,匹克内部很久之前就已开始筹建产业集团,回归A股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其确定将回归A股,将打响港股运动品牌回归的第一枪。
5月24日,私有化猜测终于得到官方证实,不过,匹克体育的公告也提醒称,此项可能导致本公司私有化及本公司于联交所除牌的有关可能进行的有关协议股份的协议安排可能会或可能不会进行,因此,无法保证本公告所述之交易将落实或最终完成。提醒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在买卖股份时审慎行事。
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匹克意图私有化回归A股有理可据。“当前港股市场表现并不乐观,整体走势较为低迷,匹克的股价上升空间较小,融资受到较大束缚。而相反的,当前体育概念在A股市场中受到热捧,如果匹克回归A股,股价的上升空间较大,便于融集到更多资金。另外,回归的话,更多内地投资者将关注到公司动态,利于其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品牌影响力。”
为了更好的估值
公开资料显示,匹克体育于2009年9月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招股价为4.1港元,当时公开发售超购22.18倍。在港股的7年间,匹克经历了国内体育市场的整体下滑期,在2012年、2013年业绩出现连续下滑。
随着近两年体育产业的回暖,匹克的业绩也随之好转。财报显示,匹克2015年全年的纯利润为3.92亿港元,同比上升22.3%,营业同比上升9.36%至31.07亿港元。但从2016年初至今,匹克股价下跌约8.6%。
据统计,现在除了贵人鸟在A股一枝独秀外,中国其他大部分运动品牌,包括安踏、特步、361度、李宁等都在港股上市。先不说跟A股的贵人鸟比,单在港股这些运动品牌中,匹克的排位都算靠后。匹克在停牌前报1.92元,市盈率,私有化同时还需要受注册地公司法约束,例如股东大会投票是否区分不同类别股本、是否有强制收购权、是否认可“同股不同权”及是否需要满足股东人数要求(“数人头”)等。
中金公司分析师王汉峰指出,港股私有化过程中,香港证监会(SFC)被赋予更大的监管权力,同时注册地法院也具有重要地位。而在美股私有化过程中,美国证监会(SEC)更多起到监督信息披露的作用,较高的诉讼风险使注册地法院的地位至关重要。
就目前来看,中概股回归为了节约时间成本多采用借壳登陆A股这一路径,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匹克未来会以何种方式回归,但从匹克的公司结构来看,在境外分拆VIE结构,然后回归A股借壳上市,是一条便捷之路。只是最近,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这无疑在匹克“回家”道路上增设了一道障碍。
- 优衣库距离全球第一到底还有多长的路
- 阿迪达斯接连出售子品牌 将专注核心业务提振利润
- UGG母公司公布财报 上财年利润暴跌
- 水星家纺再次IPO或因质检黑榜落空 屡曝质量问
- 华孚色纺四年被罚高达18次 公司管理被指存缺陷
- 回力鞋的嬗变:从奢侈品到地摊货 从国外火回国内
- 阿迪达斯Q1收入创历史新高 销售收入增长22%
- 这个美国三线品牌 生生被中国人炒成了“国际大牌
- 古驰因祭品商标维权事件被打脸 舆论指责声中被迫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