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对姑娘们来说,衣橱里除了总少一件衣服外,还总缺少一个与之搭配的包包。尤其对于爱美又有点“虚荣心”的女性来说,“轻奢”无疑是最佳选择,蔻驰(COACH)就是其中之一。
COACH的“代购专场特卖会”中99%为华人
近日,据台湾《世界日报》报道,芝加哥时尚奥特莱斯蔻驰(COACH)专卖店日前举办了一场“代购专场特卖会”,到场的100多位代购中99%为华人。代购们在两小时内扫光店内上万件商品的“壮举”,让人对大陆游客的消费能力“肃然起敬”。
当地时间4月24日傍晚6点,芝加哥时尚奥特莱斯蔻驰专卖店打烊后,还特别针对代购“大客户”们,推出了一场晚上7点到9点的“代购专场特卖会”,结果来自芝加哥大都市区的华人代购们,从不到6点就在寇驰店外大排长龙。而且当晚的特卖会还放宽了限购政策,让顾客“爱买多少就买多少”,吸引了代购们疯狂采购。
据现场抢了90多个皮件的代购“轩妈”表示,特卖会全场只有看到一位白人,一位墨西哥人,其余清一色是华人代购,“寇驰是现在大陆顾客心中的美国皮件天后”,轩妈说,24日晚间她两小时花了一万元“进货”,而平常时段,她光在寇驰,每周平均就会消费2000到3000元,“没办法,顾客都喜欢买这个牌子”。
其实COACH在大陆一直非常受欢迎。据北京商报消息, 3月末COACH在北京奥莱卖场上演疯狂折扣,过季商品2折起售。百元鞋、千元包引发消费者哄抢。而且在开门前夕,COACH位于燕莎奥莱的专柜就排起了长龙。
带着好奇,小编曾问过自己身边一个背COACH包的姑娘为何选择代购COACH,姑娘告诉小编“便宜,是牌子。”
据法制晚报消息,身在美国的茜妞是一名代购,她告诉记者,在美国人民币1000块钱左右就能买一个COACH包,这是很多国人都能消费得起的价格。但一般在美国卖1200元到1300元的同款包包,在国内,即使是在奥特莱斯也要卖到2700元到2800元。正是因为价格差的问题,导致国内很多人选择代购或者去海外抢购。
在国内,奥特莱斯的COACH也经常打折。据北京商报消息,在燕莎奥莱COACH的老款商品基本2折开卖,新款甚至也出现了5折,一位品牌导购表示,商场其他品牌很少出现如此低价折扣。
不过相比中国人爆买COACH,外国人显得冷静多了。据法制晚报消息,美国纽约双语主持人、皎子传媒联合创始人王早早说,美国人也不是说对类似的特卖会“不感冒”,而是对一些像蔻驰、CK和李维斯这样中等偏下的品牌不感冒,这些品牌在美国和大牌是一点都不沾边的。在美国“黑色星期五”,很多华人都在抢购蔻驰这样的品牌,很多美国人对此感到莫名其妙,不理解为什么华人会喜欢这样的品牌。
COACH=伪大牌?
据北京商报去年消息,财富品质研究院研究分析认为,以“一线大牌的品牌形象+优秀的品质+便宜的可以让更多消费者接受的价格”造就了COACH的成功,但如今品牌门店众多导致的超高市场可见度以及频繁折扣,正在严重削弱COACH的品牌神秘感,由此形成的价格低、消费层次低等现象,可能使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影响后续发展。
根据财富品质研究院对中国千万以上富豪的调查结果显示:一线城市76%的富豪认为COACH不是奢侈品,这个数字在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分别为51%和25%。向往富豪生活方式的人对COACH的热情要远远高于真正的中国富豪。
于是,曾在一份网络出炉的“伪大牌”榜单上,COACH位列榜首。不过据新商报曾采访的COACH中国区总裁兼CEO赛里格称:
“我们承认,与HERMES、PRADA这些欧洲大牌相比,COACH并不是一个处于第一梯队的奢侈品品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伪大牌’。”
在赛里格看来,COACH在美国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销售排名第一的奢侈品品牌,只不过,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COACH在品牌营销上与欧洲大牌也有很大的差别——欧洲大牌更强调自己的贵族血统,营销上更喜欢“端着”,而COACH代表的美国文化,营销上更亲切,更开放一些。
▲Lady Gaga爱狗Asia代言COACH
为了抛掉“伪大牌”的帽子,COACH似乎也在努力,从其销售业绩可以看出,2012财年第三财季,COACH中国的销售额曾飙增60%,此后逐步放缓至40%、25%,在2015财年第三财季时,中国地区销售额仅增长10%,折合成美元的销售额增长8%。而在去年,COACH品牌口号已经从“触手可及的奢侈品”转变为“现代奢华”,希望不再依靠低价取胜。
- 古驰因祭品商标维权事件被打脸 舆论指责声中被迫
- 本土品牌试水轻奢品 高端化路难行
- 是什么偷走了常规服装消费者?
- 雅戈尔等名牌服装店 关门的比开张的多
- Hugo Boss净利暴跌49% 创六年之最
- 山东企业生产“雷军电动车” 被判赔小米40万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扩大召回部分东风标致408及
- 都市丽人想学“维秘” 欲占20%国内市场份额
- 朗姿转型不顺营收净利双降 战略布局效果尚未显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