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从60岁到105岁要怎么过?
2016-5-30 17:20:0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如果是你一不小心活到了105岁,你有想过从退休的60岁到105岁要怎么过吗?就算延迟退休到65岁,那也有足足40年的时间要考虑。
考虑哪些?
吃穿用度?兴趣爱好?照料和医疗?算算每一桩都少不了钱的事。有多少人梦想过退休之后就潇潇洒洒地旅行去,却没有想过自己在步入高龄之后可能会收不抵支?
有人乐观,说到时候不都靠孩子嘛。老娘舅替各位算了一下,就算晚婚晚育,各位到90岁的时候,子女也普遍50多60了,也是将近退休的老人。将心比心,各位想想自己的父母在50多60岁的时候,钱是不是更多用在子女也就是各位的身上?等着子女补贴,多少有些于心不忍。何况,从杨绛老人的例子来看,年至90还有没有子女陪伴,也是个指不定的事。
活得越久,要用的钱就越多,都靠退休工资吗?
有人算过,假设现在月薪5000元,若65岁退休,缴社保35年,退休时每月可领取3787元。在不计算通胀的情况下,看起来勉强够用,问题是当前存款利率跑不过CPI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老人会产生比壮年人更多的医疗支出也是共识。
所以,靠退休工资是肯定不够的。
那加上商业保险够不够呢?
这个取决于你多早开始投养老型保险,以及你的合同是怎么约定的。老娘舅了解到,养老险的合同只有部分是约定可以终生领取的,剩下的有提供60岁一次性领取的,有约定可以领取20年或30年的。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也怕亏本,多半是意思意思,付到你8、90岁大家就分手再见了。
不信有买过养老险的朋友回家去查查自己的保险合同。
所以,加上商业保险也不够。
那加上存款够不够呢?
老娘舅就问问大家,你们觉得,是什么让那么多老年人自掏腰包奋勇投入理财骗局的怀抱?
银行利率低啊!和实际通胀相比存款等于亏钱啊!
就是因为担心存款不够用,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老年人不得不把存款拿出来再作投资。
那房子呢?
那得看你到时候手上的房子房龄多少了。如果你是30岁买的房子,活到100岁它都满70年了,会不会被认定为危房都不好说。水电方面的维修恐怕少不了,到时候房子未必能产生多少收益,倒会让你稳定为它提供支出了。
说来说去,看客怒了:你不就是想说存款、商保、社保和房子都不一定靠得住吗?那我从现在开始炒股一直炒到100岁好了,不但能争取超额收益,还能活跃思维预防老年痴呆呢。
非也非也。虽然确实有高龄老股民炒股的例子,但人家也主要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兼活跃思维,基本上不是奔着收益去的。就更别说超额收益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炒股属于中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而这种程度的风险通常不推荐老年人参与。炒期货、买P2P、原始股投资同理。
适合老年人的投资有什么?
基金、定投。考虑到高风险的股基和偏股型基金还会有比较大的周期波动,所以更推荐老年人买债基或者偏债型基金。
有鉴于国内谁也没活着见证过买了或者定投了20年的基金能产生多少收益,所以目前只能听基金公司掰唬,不过算来比存款强的几率确实大不少。假设各位从40岁开始雷打不动地定投,只要基金没问题,到90岁没准价值已经比房子高了。
投资收藏品怎么样?老娘舅觉得这一点要分开来讲:如果你本身就已经在投资某种收藏品,比如邮票或纪念币,又或者书画等艺术品,这很好,你未来的养老结构又更稳定了一点。但如果你到目前都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仅仅是为了将来要养老所以想找个品种投资一下,那你可真的要提防风险了。因为会让现在的你觉得“不错”从而入手的,很可能已经是被炒得过热的。
想想,一些投资为什么会见诸报章?不就是因为炒出了某个前所未见,将来也未必会重现的价格吗?在这种影响下进行收藏品投资,老娘舅觉得有点像在去年5000点的时候杀入股市。
还有什么补充手段吗?
有啊,老娘舅号召大家向杨绛先生学习,写作、翻译、出书,再版一次,拿一次版税。要知道,著作权是可以一直延续到著作权人去世之后50年的。也就是说,如果诸位里有谁写出了传世佳作,不但是给自己创造了一头永远产奶的奶牛,而且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可以再用50年的财富。
多好。要不要今天就开始训练下自己的写作能力呢?
想获取更多理财技能,可以到微信号: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回复【7天】获取【7天升级理财达人】。
- 揭秘医托:患者买三四千元药品 医托可提成600
- 奥巴马也要租房住了!有8个浴室一点不比白宫差
- 山水聚宝宣布不再发标,全部提前还款
- 趣分期爆出天价逾期费 简直吓死宝宝了!
- 银行理财收益与期限倒挂,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 31省一季度GDP排行出炉 东三省增速排名仍垫
- 成功人士不会做的5件事,你做过吗?
- 朋友圈借钱 你有没有碰到过“3000元定律”?
- 小心!支付宝卖家常用诈骗方法大起底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