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14年中,中国百强上市房企净利润均值增长了39倍,这是个很可观的数值。”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中国指数研究院18日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莫天全表示,这段时期上市房企利润暴涨,远高出其他行业,前十名的房企净利润更攀升了78.6倍之多。
中国上市房企数量也快速增长,由14年前的8家攀升至今年的189家,同时市值均值上浮了7.1倍,2003年仅25.5亿元人民币,到现在已达207亿元。
净利润暴涨的好日子已悄然结束。18日发布的这份《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上市房企毛利率与净利润率延续近年来下滑趋势,连续4年走低。其中,沪深、内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毛利率均值为31.26%、29.82%,分别同比下降1.87和2.35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均值为9.2%和14.61%,较上年下跌2.35和2.21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蒋云峰指出,一方面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房企为去库存加大营销、管理投入,导致利润空间被削薄,另一方面是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的火爆推高了企业土地成本。
5月上半月,南京、上海、北京等地频现楼面价超过房价的“地王”地块,平均溢价率刷新了年内最高纪录。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地价飞涨将使住宅豪宅化难以避免,房企运营难度会越来越大,“因为这些地块要想保证利润上市,需要房价在2年内上涨100%”。
报告显示,利润空间收窄,不少上市房企选择严控土地成本、融资成本,同时加强员工激励,扩大盈利来源。
土地成本控制在龙头房企明显放缓的拿地脚步上已有体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比前一年下降了三成多。即使是在今年骤热的4月份土地市场上,“TOP10上市房企”中也有中海地产、绿城中国、富力地产、龙湖地产和世茂房地产等半数企业“颗粒未收”。
融资成本方面,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指出,2015年房企融资环境宽松,加上企业自身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过去一年融资成本显著下降。值得关注的是,在上市房企金融生态中,公司债发行热潮涌现,去年7月以来规模达4068.22亿元,而房企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则在降低。
尽管目前很多房企在加强成本控制等方面有不错的成绩,但在张大伟等分析人士看来,这终究会有瓶颈,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在于“开源”式的战略转型。
《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报告》也显示,从2015年上市房企的表现看,围绕主业转型升级、紧抓行业兼并收购和重组机遇、布局紧随国家战略的上市房企,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更有发展空间。
- 互联网大佬继续入侵 乐视30亿进军房地产
- 楼市持续回暖 广州房产中介掀起开店潮
- 融创北京壹号院豪宅实景样板全球绽放
- 北上广深房价环比涨幅收窄 二线城市涨幅扩大
- 苏州拟推出楼市限购政策 购房者须缴纳社保一年以
- 合肥新房二手房价领涨全国 楼市调控或出大招
- 统计局:4月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放缓 二三线城市上
- 保利地产54.5亿拿周浦镇宅地 溢价率近300
- 前4个月北京个人房屋贷款增加659.6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