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4月份,与住房相关的商品增速继续加快,建筑及装潢材料销售额同比增长17.3%。另外,新产品、新业态增速也比较明显。
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逾10%
今年4月份,从同比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总体数据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基本稳定,从去年4月份以来,单月同比增速基本稳定在10%到11.2%之间。
投资和出口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从去年至今年的系列数据都能看出这两驾马车的疲态,相反,消费却始终保持平稳增长态势,4月也不例外。
对于4月份消费品零售额的小幅下降,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这主要是受到汽车类商品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高级统计师蔺涛称,受东部11省(市)从4月份起实施国五标准等因素影响,4月份汽车销售增速明显放缓。“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回落7.2个百分点。据测算,此类商品增速回落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7个百分点左右。”蔺涛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对记者说:“我国经济增速回调,但是消费增长非常快,2015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而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这是经济增长新活力的表现。”
渣打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颜色对记者称,城市化、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大、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与扩张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我国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将加快基于城市化的户籍制度改革,这有望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与住房相关商品增速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房地产的开门红仍在持续。国家统计局5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6.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受商品房市场带动,在商品零售额中,与住房相关的商品表现突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表现突出,4月份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7.1%和17.3%。从今年1至4月的数据来看,这两项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也分别达到16.5%和15.7%。另外,今年4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速也达到9.1%。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记者说:“商品房销售对装修、家电、家具等相关商品的需求带动很明显。而且我国居民对装修质量、品味方面的要求提升,对这类消费品零售的增长带动也很明显。”
与消费升级有关商品销售情况较好。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9.7%,文化办公用品类(包含计算机类商品)增长13.0%,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2.9和9.2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速也保持较快增长。
高层政策力促消费升级
渣打方面判断,城市化、中等收入人群扩大、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等因素将推动中国消费增长。“我们的基本预测是,2020年中国消费支出将达到美国消费水平的57%,2030年将达到美国水平的85%。”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最终消费的潜力将迎来释放期。今年4月26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24个部门曾联合下发《关于印发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该《通知》围绕地产、汽车、新兴服务业领域等主攻方向,出台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
5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消费品工业升级,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关键作用,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李锦对记者说:“生产的目的是消费,产品只有被最终消费掉,才能是有效的生产。我国供给侧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改造企业、改造生产流程,提供更多满足消费需要的产品。”
李克强也提出要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围绕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重视质量、重视品牌,并严惩假冒伪劣将是我国推动消费品转型升级的抓手。”李锦说。
消费需求增强也将拉动投资。颜色说,投资将更多集中于医院、体育场馆、公园和购物中心等高端服务及设施以满足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这将有助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
- 全国房地产开发加速 库存连续两个月下降
- 商品房销售量价齐升 去库存取得初步成效
- 南京4.5万楼面价刷新纪录 数据已无法解释楼市
- 地产开发投资一年实现V型反转 房企二线城市补地
- 房企拿地意愿增强 各地去库存仍上演冰火两重天
- 申报建设地铁门槛或大幅降低 可拉动万亿投资
- 商业地产空置率居高不下:商铺萧条冷清 业主亏损
- 多项利好指向北京南城 或推动大兴房价继续上涨
- 四大一线城市比拼 广州楼市终于当上领头羊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