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欢迎
来自多个渠道的消息显示,日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向相关市场机构下发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推出CDS及CLN两个新产品,同时,降低所有信用风险衍生产品参与者的准入门槛,并简化部分流程。
相关市场资料显示,2010年,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和CRMW(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但在经过几年的运行之后,仍被市场各方当作“鸡肋”而边缘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CDS曾经成为备受指责的导火索,但对于此次相关管理部门创新推出的CDS、CLN两大产品,业内人士仍普遍表示欢迎。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董事欧阳健表示,作为信用债违约的“保险”,在信用债违约逐步常态化的背景下,相关投资机构对于CDS产品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该市场人士同时指出,希望管理层在产品设计时,更多推出中低等级、中低资质的CDS产品,“不光有买保险的,还要有更多卖保险的。”
一位大型券商资管固收产品投资主办表示,CDS推出最主要的目的是延缓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从经济基本面和企业债务负担的角度来看,在经济整体仍有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如果金融机构集中抽紧发债企业的流动性,显然会导致更多违约的发生、不利于企业自身正常的经营发展。而如果等到实体经济中长期逐步复苏,那么发债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也会提升,从而可能实现双赢。此外,该市场人士表示,相对于2010年推出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目前CDS等信用风险分散工具有一个之前几年没有的利好条件,即各类债券的刚兑均已打破,各类机构普遍都有对冲风险的需求。
正面作用料逐步显现
具体到CDS、CLN的推进和实施,业内人士普遍指出,由于CDS定价的复杂性较高,预计管理层一定会以“先易后难”的方式进行推进。比如前期试点时先推出AAA债券对应的CDS,让市场逐步接受;后期逐步推广到AA+、AA评级的债券,采取完全的“市场化定价”。整体而言,CDS市场要真正实现顺畅交易、风险充分有效定价,CDS的做市商制度也同样必不可少。这不仅有利于这一风险对冲机制的充分发挥,也有利于信用债交易的活跃。
结合去年以来央行对于国内债券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思路来看,欧阳健表示,CDS的推出,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各类外资金融机构、主权投资基金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积极性。从横向比较来看,目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债券市场,都有专门的CDS等风险对冲衍生产品,而中国债市此次推出CDS等相关风险分散工具,也会使得外资机构更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在CDS推出之后金融系统可能面临的风险传染,虽然此前部分投资者曾有一定担忧,但业内整体看法仍较为积极。在债券市场整体不会爆发系统性违约风险的情况下,类似美国2008年那样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不会由于CDS、CLN等工具的推出,而出现显著增大。从整体对于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来看,“信用债保险”机制的推出,整体将更有利于当前新经济环境下债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 天狮集团21周年庆西班牙站启动 展现中国企业风
- 民营经济占广州GDP四成 房价平稳吸引互联网人
- 北京国企董事长同一职位超3任期应交流
- 2015年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比重下降
- 2015年全国纳税500强企业累计缴纳税收27
- 博得天策王宇:《创客说》做企业智能宣传喉舌
- 报告认为TPP对中国中短期影响有限 非传统议题
- 17岁日本清纯女星亲密照外泄 “小三”黑历史被
- 中国东北打响“转型攻坚战” 突破“资源诅咒”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