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电动汽车基本“一车一桩”
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北京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测算,到2020年北京市电动汽车应用规模将达60万辆,其中私人电动小客车需求约45万辆。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的充电桩将“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到2020年,在私人自用领域,将基本实现“一车一桩”,满足私人小客车的基本充电需求。
那些住在老旧小区而无法拥有充电桩的市民也有好消息。规划表明,对具有固定停车位及电源条件的,北京将实现全部小区电源条件到车位,随时可建充电桩,落实电动汽车整车企业主体责任,坚持“一车一桩”,推进自用充电设施建设;而对于没有固定停车位、有电源条件的,将实现全部小区的公共管理区域配建充电设施,鼓励充电服务、物业服务、开发商等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向用户适当收取服务费。对无固定停车位、无电源条件的小区,将通过充电桩共享等方式缓解充电难题。
出租车更新车辆或全部电动化
60万辆新能源汽车中,除45万辆私家车外,还有15万辆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需求。根据规划,出租领域将力争更新车辆全部电动化,按照6年更新的标准,平均每年更新1万辆。
此外,公交领域电动汽车需求超过1.5万辆;租赁领域电动汽车需求超过4万辆;公务、物流等其他领域电动汽车需求约4万辆。
根据各应用领域电动汽车对充电设施的需求,2016年到2020年,北京需配建电动汽车充电桩约43.5万个。在社会公用领域,将推进充电设施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不含山区的全市范围平均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的充电网络。
核心区充电半径小于0.9公里
到2020年,城市核心区、通州新城、亦庄、延庆冬奥区域等重点区域充电服务半径将小于0.9公里,建成全国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引领区和充电设施建设样板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及社会公共停车场,应按不低于10%的车位比例建设充电设施。新建及改扩建各类建筑物应按以下标准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条件:居住类建筑按照配建停车位的100%规划建设;办公类建筑按照配建停车位的25%规划建设;商业类建筑及社会停车场库(含P+R停车场)按照配建停车位的20%规划建设;其他类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文体设施等,按照配建停车位的15%规划建设。
具备条件的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电动汽车配备更新计划以及职工购买使用电动汽车的需求,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设施,并将配建充电设施情况纳入节能减排考核奖励范围。
未来5年,北京还将重点建设延庆“冬奥电动汽车示范区”和京津冀“城际快充示范区域”,推进北京新机场充电设施建设。将立足京津冀一体化建设需求,推进京津冀国家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配套建设,率先形成联通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平均服务间距不超过50公里的充电设施城际骨干网络。
- 车市或将出现第一波降价潮 2015年仅两成经销
- 各地政策频推新能源汽车 十三五或突破500万辆
- 预测:2055年美国将全面采用自动驾驶车辆
- 低速电动车市场陆续破冰 千亿市场或于下半年爆发
- Uber不急于上市 中国业务有望两年内盈利
- 汽车零部件告别高价时代 二手车限迁或将解决
- 涉嫌行政垄断 二手车限迁将有望年中解除
- 连获政策大“红包” 充电桩千亿元市场即将爆发
- 节后汽车维修迎小高峰 年内规模或破5400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