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此前,上海、深圳、北京也相继叫停首付贷业务。
上述《通知》显示,目前,部分房地产中介、房地产开发商、小额贷款公司、P2P网贷平台、众筹平台等机构,通过首付贷、众筹购房等金融业务为购房者筹集购房资金,加大了居民购房的杠杆,变相突破房地产信贷政策,削弱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金融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
《通知》要求在广州注册或开展业务的小贷公司、P2P网贷平台、众筹平台等机构全面停止开展首付贷、众筹购房等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相关房地产信贷政策,严查房贷业务真实性、合规性,对通过房地产中介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小额贷款公司、P2P平台、众筹平台等非银行渠道筹集购房资金的,要严格把关。
各房地产中介机构及房地产按揭机构不得超出经营许可范围提供金融服务,违规向买卖双方提供首付贷、众筹、担保等产品和服务。
而就在前一天,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清理“首付贷”类业务的通知》,北京网贷行业协会称,为了引导和督促协会各会员、观察员机构严守信息中介定位,依法合规经营,防范法律、合规、经营等各种风险,要求各机构立即开展自查自纠,自即日起全面清理、停止新增“首付贷”类业务,存量业务妥善消化和处置。
《通知》要求协会各会员、观察员机构在五个工作日内将“首付贷”类业务交易额、存量、投资人数量等业务情况和自查自纠情况反馈协会秘书处。协会将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
另外,早前上海、深圳也下发了叫停首付贷通知。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广州市首付贷及房产众筹规模不大,众筹购房还只是苗头,广州市一季度的房价网签1.5万也不高,但是根据其他城市出现的风险状况,在摸查的基础之上,按照央行牵头多部委出台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摸底排查、清理整顿、评估、验收”工作部署和国务院2月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中强调的非法集资要“防打结合,打早打小”的要求贯彻落实工作,在苗头时期、涉众范围较小时提早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的叫停通知由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广州金融业协会、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三个协会联合发出,联防联控态度明显。
“一个事物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三个协会通力配合,齐抓共管,联合发文,通过银行把关,除互联网金融企业,对房地产、房地产中介公司、小贷公司等都予以明确要求。大家多方面形成合力配合,这跟央行牵头多部委出台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谁的孩子谁抱’的精神也是相一致的。”方颂说。
【相关阅读】
北京全面清查“首付贷” 变相首付贷产品仍在
继上海、广东等地之后,北京也开始采取行动清理“首付贷”。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要求协会各会员、观察员机构自即日起全面清理、停止新增“首付贷”类业务。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以消费贷为名义的变相“首付贷”依旧藏于楼市交易中,在楼市持续火热的背景下,这类变相“首付贷”又该何去何从?
上海清查"首付贷" 个人若违规将被银行拒绝贷款
来自上海市政府的消息,从今年4月起,上海市开展为期半年的房地产经纪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炒作房价;隐瞒房地产查封、抵押等权利限制状况信息,诱骗消费者交易等行为。
广州三家行业协会联合发文叫停首付贷和众筹购房
记者从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获悉,4月20日,广州金融业协会、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等3家行业协会联合下发文件,全线叫停广州地区的首付贷、众筹购房等金融业务。
深圳金融办主任:3月率先暂停首付贷和众筹购房
今年年初深圳金融办率先提请有关部门暂停了互联网金融的工商注册,并3月份率先在全国暂停首付贷和众筹购房,把风险苗头做了一个正面的引导。这是处于加强风险防范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考虑。
零首付依然可操作 仅深圳就排查首付贷数十亿元
近期,多地出台措施叫停房地产首付贷,但“新华视点”记者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调查发现,零首付仍然可操作,一些地方首付贷换上“换房贷”“消费贷”“过桥贷”等“马甲”后横行楼市。
- 监管层利用网签系统排查首付贷资金流向
- 互金大整顿先堵入口 多地叫停类金融公司注册
- 深圳信用卡利率悄然市场化 出现打七折现象
- 金融业营改增影响料现差异化 银行业盈利料略降
- 全国生育险和医保将合并实施 个别地区基金赤字
- 网络借贷不断暴露风险 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开启
- 保险营销员破700万:培训1天上岗 增员1人获
- 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开启 覆盖P2P首付贷等多种
- 3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达22.51万亿 贷款增速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