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网站4月3日刊登《开放的、世界性的互联网终结了,但它真的存在过吗?》一文,作者系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研究员、《分裂网:地缘政治和商业如何正在使互联网支离破碎》一书作者斯科特·L·马尔科姆森。
文章称,在某些情况下,互联网主权意味着国家保护其公民的隐私不受国际企业的监视或其他国家的渗透,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互联网主权也意味着确保国家能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其所希望的方式侵犯公民隐私。如何选择取决于国家,拥有决定权的是国家,这不可避免。计算机技术以及很久以后才出现的互联网都根源于国家项目,并由国家需求塑造。此外,由于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广告收入和其他零售形式,在其巨大的规模背后,商业互联网也一直贯穿着“本土化”的逻辑。
事实上,无论人们的意愿如何,这种全球化的网络乌托邦似乎都依赖一种难以永远维系的美国主导地位。当其他国家开始伸张各自的权利,这个曾经引发无数想象的、开放的虚拟空间还会剩下什么?
文章称,互联网对国家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意义使现实中的国家彻底回归网络空间。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和俄罗斯就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样完美的发明应该由美国政府和企业来控制。当时,互联网用户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不足1%。现在,这个比例已近40%,而且还将继续增长。据统计,互联网占全球最大的20个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5%。
目前,主要互联网平台的商业刺激因素仍在威胁数字世界主权。正如曾在微软和谷歌工作的查尔斯·桑赫斯特在新书《未来的工业》中所解释的,“在优步出现之前,意大利的米兰和法国的里昂都有两三家微型出租车公司相互竞争。每个欧洲城市都是这样的。现在,它们都不复存在。意大利GDP的一部分转移到了硅谷。由于这些互联网平台的出现,硅谷越来越像古罗马,它接受各个城邦的进贡……所以,全球各地的不平等现象也将是我们前所未见的”。
文章称,斯诺登所曝光的五角大楼的过度干预只是加剧了桑赫斯特观点中所暗含的政治危险。在这个各种民族主义在曾经繁荣的全球化面前日渐兴起的时代,这只会加剧数字世界的民族主义。而科技大国具有的优势仍多于其他国家。正如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去年所说的,面对网络空间的共同挑战,中国和东盟越来越成为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形成这种命运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将比另一些国家获得更多的公平。
- “互联网+”汽车加速构建汽车电商生态模式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涨229个基点 贬值预期被淡
- 网络支付实名进入倒计时 行业加速优胜劣汰
- 奶茶妹再获两千万注册公司 已成5家公司重要股东
- 杂货店电商化,不该只是网购取货点
- 英媒:中国力推电网跨境互联 电力出口或远至德国
- 2016世界电子商务大会将于4月11日在义乌举
- “网红”经济是为90后“私人订制”
-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立 刘振亚当选主席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