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地方财政收入显新常态 广东连续25年傲视群雄

其他行业  2016-2-17 9:41:2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回落至中高速;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2015年,各地方财税收入也步入“新常态”,部分省市区不得不承受财政收入下滑的失落与痛楚。   

 

  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回落至中高速;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2015年,各地方财税收入也步入“新常态”,部分省市区不得不承受财政收入下滑的失落与痛楚。

  然而,这一年,对于中国经济强劲引擎之一的广东省,其GDP与财政收入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凸显这一地区的活力与优势。而且,“财政收入第一”这一名头,广东省一直保持了25年。

  除了广东之外,整个东部地区在2015年的财政收入也表现强劲,而东北三省、山西、新疆等地,财政收入的增长却出现明显放缓,甚至出现大幅下滑。

  在这背后,一个不能忽视的要点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在这经济增长转型中,东部发达省份较快地抢占先机,转型升级较快。

  一些增长快、发展空间大的新兴领域,多集中在这些省份。如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2015年同比增长21.2%,其中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等主要集聚区份额占全国的74%。

  无疑,地方经济的活力,才是当地财政收入增长最根本的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地方财政收入“新常态”

  2015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9%。与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趋势一致,财政收入也步入中低速增长“新常态”。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同口径仅增长5.8%,其中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税收收入增长4.8%。

  然而,总览全国各地的宏观数据,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地区冷热不均的现象明显。

  原本维持较高GDP增速、呈赶超之势的中西部省份,2015年经济增速回落明显,财政收入增速则在加速回落。如广西2015年GDP达到1.68万亿元,同比增长8.1%,相应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增长6.5%。

  全年数据来看,辽宁、黑龙江、山西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辽宁2015年GDP实现2.87万亿元,同比微弱增长3%,但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为-33%。

  山西GDP增长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大幅减少了17%。山西财政厅表示,财政收入负增长,主要受经济持续下行、工业经济持续回落、煤炭价格大幅下降以及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因素影响。

  东部发达省份GDP增速则维持相对稳定,财政收入普遍高于GDP增速,“财政效益”明显。

  如GDP增速靠后的北京、上海,2015年经济增速均为6.9%,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则分别增长12.3%和13.3%,比GDP增速高出5.4和6.4个百分点。

  广东、江苏、山东、天津等省市财政收入均保持较高的增速。如广东2015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64亿元,可比增长12%,超过GDP增速4个百分点。江苏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8028亿元,同比增长11%,高过GDP增速2.5个百分点。

  地区间税收收入增速差距也很大。国税总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东部地区税收增幅达到9.2%,中西部地区增幅较低,分别下降0.2%和增长3.3%。

  分析背后的原因,以广东省为“火车头”的东部地区,不仅新兴产业表现优秀,且传统产业也正在转型升级。

  比如,在整体萎靡的传统工业、制造业领域,东部地区在大力推进产品升级,也能获得较快的发展。如全国汽车制造业税收仅增长0.3%,但深圳比亚迪汽车工业公司,由于在电动车领域表现显眼,公司税收收入增长56.8%,企业所得税增长71.7%。

  新兴行业对经济贡献加大

  与此同时,更不能不提及新兴行业对东部发达省份的贡献。东部发达省份人口、收入和消费优势,使得“互联网+”、金融业等有充分发展空间。

  国税总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税收占比达54.8%,比第二产业高9.7个百分点。税收增量绝大部分来自于第三产业,数据显示三产贡献了全部税收增量的80%。

  东部发达省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规模相对较高,多数已经转为“三二一”,即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结构。其中,北京、上海服务业占比已经高达79.9%和67.8%,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天津、广东服务业规模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增长较快的服务业,如创新程度较高的租赁业,汇集了法律、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商务服务业,在这些省份发展成熟。2015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税收5822亿元,增长23.8%,连续3年增幅提高,企业所得税增长40.9%。

  如北京2015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税收收入953.8亿元,同比增收207.7亿元,增长27.8%。

  2015年金融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金融业也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上海2015年第三产业纳税百强企业中,金融业企业占席高达47席,共缴纳税款956.4亿元,同比增长36.8%,占第三产业纳税百强企业税收合计数的60.8%。

  2015年深圳税收规模占比前四大行业是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合计占整体税收的比重达到71.6%。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贡献较为突出,金融业税收实现980亿元,超常规增长60%以上。

  再如,新兴信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近年来,新兴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因其创新程度高、溢出效应强,日益成为引导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2015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完成1210亿元,增长21.2%,其中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等主要集聚区份额占全国的74%,浙江税收增幅甚至高达57%。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

  除了服务业新动能外,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也能带来优厚的税源。

  受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及库存较高影响,制造业税收增长较慢,但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业得益于创新力度大,产业集聚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税收增长较快。

  如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税收收入完成1870亿元,增长8.3%,比制造业整体税收增幅高3个百分点,其中江苏、浙江和广东三大产业集聚区电气器材制造业税收占全国的57%,增长10.6%。

  东部各省都在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如浙江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6.9%和6.3%,增幅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7.2%、25.5%和36.8%,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1%。

  广东新产业增长也较快。2016年广东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0.0%,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8.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7.0%。

  诸如医药、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战略新兴产业,也是各省积极发力的重点。2015年全国医药制造业税收增长13%,领先制造业整体税收增速7个多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13%,大大领先于制造业整体税收增长水平。

  财力支持稳增长和创新

  转型升级攻坚阶段,东部发达省份都加大了稳增长和战略转型的财力投入。

  2015年,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为9364.76亿元和12801.64亿元,分别增长16.2%、40.1%。

  2015年广东财政支出增长主要在交通设施领域。交通运输支出2017.44亿元,完成预算的175.2%,增长129.7%。广东财政厅厅长曾志权指出,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落实“三大抓手”决策,全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科技战略驱动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广东省本级2015年科学技术支出89.82亿元,完成预算的306.4%,增长160.6%,主要是省级加大对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支持力度。

  江苏财政厅表示,2016年要支持打造“强、富、美、高”新江苏。一是推动“经济强”。加大对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工程支持力度。完善产业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养老、健康、信息消费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上海2016年预算支出重点也是围绕创新发展,聚焦支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包括支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及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方面。具体包括,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聚焦支持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转化平台、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等。

  广东经验:

  第三产业比重提升


  2015年,广东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64亿元,可比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737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8.8%,增长13.4%。

  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稳步增长,反映出广东在过去一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效果,税源的质量得到稳定和提升。

  过去一年的多项经济数据,也在反映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拳头”产业对经济和税收的拉动。

  广东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三大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为4.6:44.6:50.8,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从增速看,广东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7.1%。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第一、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和41.2%。

  事实上,广东这一优势也早已形成共识。在2016年江苏省“两会”期间,有来自财税系统的人士受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认为,“主要是两省的产业结构不同,与广东的差距在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从转型升级的角度看,近几年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广东强调重点突破。最终,广东以华为等企业作为重点突破的效果明显。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世经所所长张远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广东近几年老大的位置得到进一步巩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东补短板补得好。”国际竞争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广东发展中的“三大短板”。

  广东省统计局在公报中指出,2015年广东经济增速上行主要依靠服务业拉动,金融业和房地产的贡献比较突出,合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5%,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

  “服务业与广东的额差,主要反映在水平层次上。”曾到广东考察过的一位江苏省政府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更加注重发展高端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创意、会展、商务等服务产业。

  考验可持续发展

  虽然东部发达省份2015年财力增速较好,但在全球需求不振的背景下,财政收支压力大仍是全国省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多数省份继续调低2016年财政收入预期增速。

  上海财政局表示,2016年,上海经济仍处于创新转型的攻坚阶段,基本面总体向好,但稳增长、促转型的任务更加艰巨,财政收入增长也面临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上海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7%。上海财政局指出,上海工业经济增长乏力,将加大财政增收难度。另外,2015年证券业和保险业在前期股市交易量激增的带动下收入贡献较大,抬高了收入基数,也将对2016年的财政收入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

  北京市财政局也表示,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内经济仍面临产能过剩等严峻挑战,北京经济发展尚处于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经济下行压力会传导至财政收入领域。

  2015年广东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3436.88亿元,除了部分来源于中央补助收入外,将近2000亿元通过清理存量资金等筹集一次性财力解决。曾志权指出,由于一次性资金没有可持续性,将增加以后年度预算收支平衡的压力。

  2016年营改增等减税政策的出台,也将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北京市财政局初步测算,如果2016年二季度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拉低北京财政收入增幅约3.6个百分点。

  曾志权表示,国家实行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落实普遍性降费等政策,以及可能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办法,将对广东财政带来减收影响。仅“营改增”全面扩围一项就预计减收1000-1200亿元。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798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演艺产业现状与供需平衡分析

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情况(1)演出场次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占演出...[详细]

中国不锈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不锈钢行业市场规模我国目前的不锈钢生产能力和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消费需求,而我国不锈钢行业有极好的市...[详细]

中国婴儿奶粉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详细]

园林绿化行业结构分散 探析未来发展四

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详细]

内蒙古和山西地区LPG行业市场供需现

内蒙古LPG1.1市场现状内蒙古具有自身特色的石油和化工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石化产业构成中,煤化工在全国已占有...[详细]

中国陶瓷行业竞争激烈 艺术陶瓷成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收藏观赏性艺术陶瓷市场日益红火,并由此推动了国内艺术陶瓷制作的产业化进程。一、国内陶瓷...[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