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看,在抽检的25类食品(包括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粮、油等大宗日常消费品合格率均接近或高于平均水平,还有19类食品品种样品合格率升高,其中餐饮食品和酒类等升幅较大。
尽管形势整体趋好,但食品安全隐患仍存。此次抽检发现一些品种和单位问题较明显,主要为水产品和饮料合格率偏低,仅为95.3%及94.1%,其中饮料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率较高。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一些地区地下水位较浅,或经历长时间阴雨天气,生产饮料所需的水源就会遭受污染。而系统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能招致肺炎、脑膜炎甚至败血症。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国家食药监总局曾通报多批次饮料不合格样本,包括广西梧州市新佳佳乐食品饮料厂生产的加能豆奶涉嫌蛋白质不达标,广西岑溪市甘大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小红星豆奶饮料涉嫌蛋白质不达标且糖精钠超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下最红火的网购渠道中检出的食品合格率同样偏低。针对上述情况,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今年相关部门将加大对网络食品的抽检频次。另有相关负责人透露,正在制定的《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业内人士指出,正式实施后,管理办法将提高食品类电商的门槛,迫使一些小成本、缺乏竞争优势的经营者退出市场,从而促进食品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据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家食药监总局今年将安排食品样本抽样129.3万批次,抽样品种覆盖33个食品大类,129个食品品种、200个食品细类,包括30类加工食品、食用农产品(14.91,0.00,0.00%)、餐饮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确保抽样对象基本覆盖获证生产企业。
- 白酒巨头向产品聚焦时代转型 线上线下强势维价
- “一带一路”农业食品交易信息平台引进西班牙顶级
- 北京食药监:65大类食品抽检合格率97.6%
- 报告称农药化学污染物是我国食品污染主因
- 外媒称中国控烟3年烟民不降反增:烟草业阻挠
- “互联网+”促进广西名小吃柳州螺蛳粉产业化
- 2015年12月111吨进口啤酒被检不合格
- 婴幼儿配方乳粉月月抽检 国内乳企反攻洋奶粉良机
- 日本乳业面对消费危机选择安全至上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