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总局披露,上述征求意见稿,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简化药品审批程序,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药用辅料由单独审批改为在审批药品注册申请时一并审评审批。此举虽然只是简化了审批程序,但在曹胜辉看来,未来随着关联审批、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GMP认证、药典标准提升等政策的落地,将会对药品监管形成环形的监管结构。
“虽然此举在外界看来只是关联审批,但实际上,是将辅料监管的责任落到了药品企业身上,对未来的药品安全有很大作用。”曹胜辉表示,“过去,食药监总局对辅料、药物是分开审批的,药企采购辅料只看食药监总局的审批资质,出了事情就推托给辅料企业或者食药监总局。这中间其实有很大的漏洞,因为食药监局不可能长期到厂检查,有的药品企业采购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光看价格不看质量,因为出了责任,企业也不用负责。”
一旦关联审批实施,未来意味着药品审批就会包含对辅料包材的审批。“这意味着未来药品企业有责任监管到辅料企业,保证每一批次都没有出现问题,过往国内靠价格低取胜的现象将会得到遏制。”曹胜辉认为。
安徽山河要用辅料董事长尹正龙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坦言,从前单独审评的时候,很多问题都无法表现出来,因为没有用在药上,辅料难以表现它的功能性。关联审评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实施,有助于保证没有偏差。
“这个措施启动后,明确了企业的监管责任,毕竟用哪家辅料,药企的人更清楚有无风险。如果当初能如此明确主体责任,就不会出现当初的毒胶囊事件了。”尹正龙认为,关联审评看似简单,但将进一步提高整个辅料行业的集中度。
其实,我国药用辅料的起步和发展较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基本没有药用辅料生产厂家,改革开放后,这个行业的规模才逐渐壮大。2001年出台的《药品管理法》,2006年发布的《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都对这个行业有一些规定,但2012年出现的“毒胶囊”事件,才让一直以来潜藏的辅料问题得到关注,当时出台了《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辅料的监管力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注册司司长张伟曾这样表示:“经常讲中国的制药行业、医药产业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或者说得直白一点水平还不是很高,特别是我们的制剂行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就是我们的辅料做得不够好,因为大家知道我们现有很多药品的功能是靠辅料来发挥的,药还是那个药,活性成分还是那个活性成分,由于不同辅料的使用,使主药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举例,比如说肠溶片、缓释制剂,“药品的功能很多是靠辅料来实现的”。
曹胜辉认为,“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已使得很多非正规厂商被执法部门关停,药厂也不敢采购,行业集中度从原来的20%上升到50%左右。估计关联审评等政策实施后,未来胶囊行业集中度可以达到85%以上。
- 产业链基金如雨后春笋 健康业估值水涨船高
- 数百家药企撤回注册申请折射行业转型难题
- 仿制药企业面临新游戏规则 创新药企迎发展商机
- 128家药企撤回199个注册申请 怕被查或是主
- 消息称近日广东数百家单体药店关门
- 美国顶尖癌症中心着眼中国市场 质子治疗望将掀热
- 葛兰素史克艾滋病新药获批进中国 低价参与竞争
- 民营医院问题凸显 专家:应健全监管机制
- 海外医疗缺乏监管成三无行业 患者选择需谨慎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