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述消息,广东省医药零售行业协会虽表示具体数字尚未统计,但也坦言2015年广东零售药业行业尤其是单体药店日子不好过。而为了应对寒冬,不少单体药店正在试图通过拥抱O2O以求生机,但这张“末班车票”好抓么?要抓好,又该怎么抓?
实体单体药店处境艰难
医药电商的冲击和实体经营的高负荷成本,已让实体药店不堪重负。有数据显示:仅2014年,全国就有8万家单体药店消失。而2015年,关店潮仍在行业内进一步蔓延。依照业内部分药店的说法,仅在广东,就有数百家单体药店关门歇业。
对此,广东省医药零售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桂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坦言,关门歇业现象确实有,但具体数据还没有统计。据其透露:“2015年广东省内大部分零售药店主要任务都是在维持生计。”
广东金康连锁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按照新版GSP标准对现有药店进行改造,单是IT系统升级就要1万元/个,空调系统少说也要1万~2万元,加上零零散散的装修和规范,每个店至少需要投入3万元。
而这还不包括执业药师认证和其他规范带来的人员成本的增加。因为,“执业药师的人力成本、可追溯等规范成本的持续投入可能更大。”
拥抱O2O已是末班车票?
要么变,要么死。在传统渠道遇到瓶颈后,不少零售药店把目光转向了互联网大平台。“医药电商对线下实体的冲击很大,现在医疗器械已经在实体基本绝迹。实体药店都要去触网抢流,O2O是药品零售发展的必然趋势。”近日挂牌新三板的医药连锁企业康之家董事长张流京坦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医药电商在O2O电商蓝海中不断攻城略地,送药O2O平台药给力公布其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1月3日其订单量突破1万单的日峰值。
但前景广阔的医疗电商中,依然要看到潜在的问题。“整个医药O2O电商都在探索盈利模式,到现在还没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子。对于所有从业者来说,现在还处于烧钱阶段。”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表示。
“在上市、风投资本等的推动下,单体药店的选择一是参与整合,加入全国性、区域性连锁。要不就做专业服务,做好医药O2O产业链上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不然就会面临关门的风险。但后者要成功,难度有点大。”刘桂春如是说。
哪种方是医药最佳O2O路径?
据了解,对于国内的单体药店而言,拥抱O2O无非两条路,一是,走专业路线。以京东健康到家为例,据该业务部总经理邵清透露,京东健康到家上线3个多月后已扩张到全国11个城市,与1000多家门店达成合作,已经在推药师上门服务。也就是说需要走专业化的路线。
二就是正在兴起的“走乌合之众”路线。张流京在走的就是此类路线。该路线在保持单体药店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不仅会涉及O2O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还会涉及门面改造及进货渠道的管控。
除了康之家,广东还有康金百合单体药店联盟也在尝试这种路线。其做法是,对原有“联采”(所谓“联采”,就是没有销量优势的一群企业聚集起来联合采购)模式升级,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解决小连锁、单体药店的痛点。
目前,该联盟已经联手广东思明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倍宁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打造推出“猫觅”APP,欲以周边500米作为商圈辐射范围,为用户提供专业快捷的健康服务。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称,“市场上已经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医药O2O企业,与移动医疗相关的应用超过2500个,今年将是洗牌年。”因为即便要成功接入O2O业务,能成功的单体药店预计也是那些专业性强、地头好且有特色的药店。
- 美国顶尖癌症中心着眼中国市场 质子治疗望将掀热
- 葛兰素史克艾滋病新药获批进中国 低价参与竞争
- 民营医院问题凸显 专家:应健全监管机制
- 海外医疗缺乏监管成三无行业 患者选择需谨慎
- 上海计划借助互联网 推进分级诊疗
- 优甲乐全国范围断货 显常用药供应保障难题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推动医改“中国式解决方
- 去年药审改革解决注册积压 药品审评完成增90%
- 食药总局药物临床数据核查 80%报批药品撤回与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