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监会、工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对这种金融互助投资模式发出预警,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打着“金融互助”的名义承诺高收益、引诱投资的行为。
不仅仅是MMM,还有某地产公司也给出20%-30%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以及某网络销售公司给出的22个月11万元变33万元的预期收益……这样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不胜枚举。
此外,还有一些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高收益率,但却让投资者心中默认为高收益的。例如某中介商向投资者提供购买原始股的机会,称一年左右时间就能通过借壳上市。虽然没有明言预期收益率有多少,但投资者内心默认借壳上市能够产生巨大的投资收益。
其实是不是陷阱不难分辨。首先,凡是高于向黑社会借高利贷成本的,都是骗子。例如高利贷的标准模式九进十三出,月利率大约为13%,由此看出,MMM的金融互助社区投资收益高于黑社会的高利贷,那么借钱的人为什么要找投资者借钱而不去向黑社会借款呢?
其次,高于年息19.6%的融资有很大可能是骗子。国家规定,凡是高于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借款,都属于高利贷,超过4倍利率以上的部分,借款方可以不还。按照最高五年期以上的基准贷款利率4.9%计算,19.6%就是4倍贷款利率,那么超过这个利率水平已经可以定义为高利贷,借款方如果真有好的项目,即使不能通过银行贷款筹措资金,也完全可以通过信托公司获得不高于19.6%的融资,并没有必要去向广大老百姓筹集资金。
最后,投资者应该牢记“便宜莫贪”。越是显得高大上的东西,越容易出现骗局。因为老百姓看不懂,什么高科技、生物制药、涉外项目等,投资者因为知识、语言等方面的不足,难以核实、理解,故这类项目出现骗局的机会更大。想起一句话:“当你惦记他给你的高利率时,他在惦记你的本金。”
理财人士提醒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最好通过银行正规渠道购买,与银行直接签订理财协议,虽然这样仍然有投资风险存在,但这毕竟属于正常的风险范畴。如果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而选择非正规渠道购买,投资者的本金将会受到很大概率的损失。
- 1万年变23万:警惕MMM高息理财陷阱
- 十月银行理财量减价跌 平均收益率下滑至4.5%
- 资产荒蔓延理财市场 信托公司暂无有效应对方法
- 互联网理财的进阶战:从“广泛”到“深入”
- 媒体:整顿商业秩序 促进消费升级
- 双十一买家剁手狂扫货 卖家更在剁手狂清货
- 海外买房:买别墅而非公寓 要远离当地中国中介
- 彩电网上王者之争再上演 用户体验需改善
- 2015年前10月广州网购投诉过万件 血拼有风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