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6日收市后,所有客户必须将持有仓单全部转让,到期未转让的,交易中心将以市价强制转移。”深圳前海首华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近日发布通告。而辽宁东北亚贵金属交易所也要求6日收市后,客户持仓进行强行平仓,所有品种下线、交易系统将于下周关闭。上周,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北京石油交易所在内的部分现货交易所已经停止会员单位开立新仓业务。
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表示,清理整顿不意味着一定会关停取缔,除非规范整顿没效果。但是,贵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类交易场所必须按照要求在11月中旬达到规范设计要求。同时,要求工商部门重新审核金油等大型交易平台从业经营范围,并且公安机关将集中力量侦破经济诈骗事件,同时要求地方政府重新核准平台交易资质。
各个部委
规定动作力度增大
据了解,今年的清理整顿,7月份是一个重要起始点。当时,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爆发兑付危机。该事件涉及全国20个省份、8万名投资者巨额资金去向不明。此事引发相关监管层的严重关切。
由于主抓此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的部际联席会议需要各个部委会签相关文件,流程较长,在各个部委会签完成后,直到8月21日,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才明确“亮剑”,联合开展贵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类交易场所的专项整顿工作。
上述文件下发后,各部委开始陆续行动,暂停了有关交易所的一些业务,工信部则根据情况调查了相关交易软件,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在行动。
从总体上看,10月份之前,有些地方政府仍然以“拖字诀”消耗时间,行动较慢。但是,进入10月份,清理整顿的规范要求进一步提高,且规定完成时间表。到了10月下旬,各个部委行动力度大。
10月20日、21日,商务部与证监会相继发文,对商品交易所相关问题发布声明,向外界传出明确信号。其中,10月20日,商务部闻发言人沈丹阳回应称,从未审批过任何一家交易市场进行石油、原油交易。
10月21日,证监会官网发表题为《警惕以商品现货市场电子交易平台名义违法集中交易标准化合约陷阱》的文章。此文,关注到近期个别交易平台以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名义提供白银、原油等标准化合约交易,部分投资者亏损后与平台机构发生纠纷,并引发信访投诉等。该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其中包括违规鉴定、清理整顿工作规定及进展、投资者维权指引三个部分。
自律和他律
成为深层次改革焦点
据了解,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下发过《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八部委迅即联合行动,拟定了《清理各类交易所名单》,当时掀起一股清理大潮。
在随后的4年里,每年都会开展一场清理整顿行动。其中2013年更有800家现货交易市场被整顿。
但是,证监会刊发的上述文章也提出,有由于地方利益、集团利益、法律缺失、监管空白等原因,到了2014年,已通过验收地区存在违规行为“死灰复燃”的苗头。交易场所开展违规交易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更有一些地方不顾实际需求,盲目批设甚至违规设立交易场所,造成交易场所重复建设、遍地开花。还有一些交易场所在利益驱动下,推出名目各异的“创新”,这在实质上仍是以集中交易方式开展标准化合约交易。
虽然今年本次清理整顿,司法部门的强力介入是区别以往历次整顿的关键点。但是,市场观察人士表示,对于各地省级政府金融办的行为规范是下一轮深层次改革的焦点。
在上述背景下,对于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未来的发展,业内人士看法出现分歧。多数人对清理整顿后的交易场所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但“离场者”也不在少数。
对于现有的、正在规范当中的同业态交易场所,包括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宁夏蓝海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辽宁联合商品交易中心等20多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场所,已经纷纷发出自律倡议书:倡议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打通更多的合规维权渠道,让投资者维护正当权益有投诉渠道,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严格监督旗下会员机构,绝不包庇任何违法侵权行为。
- 恒大淘宝今日挂牌 体育企业扎堆新三板
- 外媒:中国原油期货合约或推迟至2016年推出
- 境内外利差倒挂 银行跨境业务转向
-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 为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助一臂之力
- 百花村重组标的挑花眼 神秘医疗资产遭质疑
- 投融家:资金托管是保障用户资金安全的根本
- 天茂拟募资百亿控股国华人寿
- 彭博:中国拟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约束银行定价
- 公开市场操作延续低调 资金面宽松态势料将持续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