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打车难未解 专车准入为何不放开
2015-10-12 8:51:5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专家称:管制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
过去,一提“打车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车太少,呼吁政府放开规模控制,让出租车市场自由发展。而根据征求意见稿,出租汽车仍实行许可管理,政府要继续对总量进行控制。这该如何理解呢?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一些城市对出租车放松管制,结果引发了数量过剩、驾驶员收入降低、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后来又重新拾起管制。”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认为,在出租车行业,纯市场调节机制是失灵的。
“管制是纠正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在上海三亦城市规划公司徐康明教授看来,这其中原因包括:管控规模以确保司机合理收入,可以减少恶性竞争,“自由准入会吸引过多经营者进入市场,导致运力过度供给,影响从业者收入和服务安全与质量。”
硬币的另一面是,如监管机制不完善,管制也可能失灵。对此,徐康明说,若规模调整间隔过长,容易产生供应短缺;若经营许可的价格过高,也容易形成阻止数量调整的利益集团。此外,管制还容易引发权力寻租、黑车猖獗。
也有专家认为管制应当放开。国家发改委综合交通院院长张国华说,以前传统出租车服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供需之间配对完全随机,所以需要管控价格及数量,“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已经把不确定性全解决了,出租车管控的理论基础就不存在了。”
杭州市民金小姐说,数量管理要科学,这两年杭州实际运营的专车数量远远高于出租车,“这恰恰说明原来车太少了,老百姓需求长期没得到满足。”
对此,征求意见稿在提出总量控制的同时也表示要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出租车运力动态监测调整机制。而规模如何确定,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巡视员徐亚华给出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经济水平、出租车里程利用率、交通拥堵状况等。
专家认为:设专车门槛是约束也是保护
此次改革,对专车平台企业、车辆、驾驶员均设置了一定门槛,打车平台不得接入非营运车辆。换句话,私家车主再不能像现在这样,把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拍照给平台企业就能干专车了,而是要满足相关条件、经过相关部门审核。
不少专家认为,私家车作专车盘活了存量资源、增加了市场供应,体现了共享经济的精神,方便了市民出行。很多乘客也认为,相比出租车,专车的服务质量更好,加上时不时有补贴促销,价格也很吸引人。
“营运车辆要比非营运车辆有更高的保险要求,有更频繁的车辆检测要求,以及更严格的车况要求。”在徐康明看来,当前一些专车平台或宣称其为信息平台,或自定性为汽车合乘平台,而不承认在提供运营性质的运输服务;若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对财产损失、乘客伤害、第三者伤害、司机伤害等均难确定法律上的责任主体;平台企业普遍将司机界定为独立承包商而非雇员,逃避了保险、税收等成本和风险,“对专车企业,基本的规范既是约束,也是使其长期健康发展的保护。”
不可否认,专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在为此次改革召开的论证会上,北京、哈尔滨、郑州、成都等大中城市出租车司机反映,专车推出后日常业务量至少下降三成。对此,改革一方面在规范专车管理的同时,也提出要让巡游车和约租车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错位经营,并对两者的服务方式、价格机制、车辆和服务标准等作出区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明确,拼车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合乘提高了汽车使用效率,应当鼓励支持,但当前一些平台的拼车服务并非互助合乘,而是营利性运输。”徐康明认为,合乘与专业运输不同,是一种社会互助关系,这与专业运输存在明确的法律责任主体并不相同,平台今后应将相关权利责任明示,而不该将其包装为一种廉价运输。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2日13版)
- 马云看好中国经济:创造创新是新一轮红利
- 大数据之父”:数据是创新的驱动力
- 人民日报谈李嘉诚事件:斯人已去 不必挽留
- 王健林谈过去15年房价增长:原因不完全在企业
- 习近平:中国完全有条件长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 李克强:政府监管应该重点放在医疗美容方面
- 王健林: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持续走高
- 总理把脉中国经济:存在4种“病” 开出6处方
- 李克强:中国不是风险之源而是动力之源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