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讨论“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其中除比较重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和服务业、科技指标外,城镇化指标如何设定显得比较关键。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2014年的城镇化率为54.77%如果2020年城镇化率目标要达到60%,未来每年城镇化率应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媒体报道称,从现实情况来看,实现这样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中国劳动力总量开始逐年减少,农民工数量逐渐枯竭,以及农民工外出数量下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影响城到镇化率的数字。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表示,未来城镇化率提高主要依赖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农民,绝大部分是40岁、50岁以上的,他们不再转移了;另一部分农村新毕业的中学生,即16到19岁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这部分人从2015年开始进入到了持续的负增长阶段。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认为,目前城镇化最大的问题是,农民愿意到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就业机会,收入高。但这部分地区需要居住证,国家鼓励农民工到中小城镇,并放开了户口限制,但是因为就业机会少,农民不愿意去。
另据外媒此前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中国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或将把人口增长提到优先位置。知情人士表示,经济规划制定者可能首次强调“人口政策”重于国内生产总值。
据称,新的重点将为一系列政策改革创造条件,包括医疗、养老、社会福利以及可能放宽部分家庭生育孩子数量限制。
从事新型城镇化课题的济南大学教授葛金田认为,随着农民工回流和农民工数量的减少,未来可能需要调整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将近三成的农业户籍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葛金田认为,“其中不少农民工在小镇购房,主要从事非农业,这部分人应该算是城镇人口。”
另外,农村实施的社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也产生了新型农民。
例如目前山东德州探索创立了新型农村社区与农村经济园区同步建设的“两区同建”新模式,累计建成和在建集中居住式农村社区378个,入住农户30万户。这部分农民在家居住,在工厂上班,是否定义为城镇人口,尚需要研究。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认为,目前城镇化最大的问题是,农民愿意到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就业机会,收入高。但这部分地区需要居住证,国家鼓励农民工到中小城镇,并放开了户口限制,但是因为就业机会少,农民不愿意去。
“如果2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限制农民工进入,但是500万到1000万人口的城市仍可以吸纳一部分农民工人口。”他说。
- 专家:中国制造业增速呈现不断放缓走势
- 经济运行积极因素继续显现 稳增长期待再发力
- 日媒:日本央行行长不支持唱衰中国经济
- 统计局解读8月PMI:制造业增长动力不足
- 评论:降息降准改善经济运行基本环境
- 评论:降准作用力不应偏离实体经济
- 评论:经济转型还需经济大国心态转型
- 专家:人民币面临怎样的抉择
-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外媒:盖好楼却没人来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