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部门数比去年多31家
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介绍,2014年,全市市级部门三公经费决算8.2亿,比年初预算下降16.1%,达到了近年最大降幅,其中公务接待费降幅更高达58.5%。
昨日,有119家市级部门公开了2014年决算信息,公开部门数比去年增加了31家。
近年公开情况显示,三公经费支出总数呈下降趋势。今年公开的119个部门2014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为6.9亿,与预算约7.9亿相比,实际支出节省了约一亿。而去年公开的88部门2013年三公经费总额近7.4亿;2013年公布的77个部门2012年度三公经费支出总额为7.67亿元。
6个市级部门三公总额超支
在119个部门中,三公经费支出最多的部门为市公安局、市公安交管局和教育系统,前两者超过了1亿元,教育系统近7000万元。
三公花得最少的为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事业单位花费0元、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4.29万元和市总工会5.42万元。减少开支的原因,主要是贯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精神,压缩日常性开支费用。
另外,约105个部门2014年度三公支出少于预算,占比近9成;有4个部门预决算持平,另外,还有6个部门三公支出总额超支。
其中,市食药监局超支最多,多花了667.56万;其次为市旅游委超支107.15万、市高级人民法院超支75.03万、市地震局超支31.34万以及市红十字会超支7.72万。
市食药监局表示,增加的经费主要用于新机构组建以及对无法使用的老旧执法车辆进行更新。市旅游委的三公主要花在因公出国部分,其表示,为宣传北京旅游新形象,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加大了海外推介力度。另外,委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北京市世界旅游城市发展中心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全球招募会员城市。
一般公务用车暂停更新购置
今年的三公决算公开在不少地方进行了细化,绝大多数部门公布了公车实有数量。另外,首次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细化公开为燃油、保险、维修和其他四项内容,使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更加透明。
例如,市旅游委的公车加油费为41.72万元、维修费43.74万元、保险19.05万元,2014年,市旅游委实有公务用车41辆,车均运行维护费2.92万元。
市财政局介绍,年初预算编制时严格按照“零增长”的原则,编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并强化了公务用车分类管理,暂停市级部门一般公务用车更新购置。
另外,今年还细化了公务接待费说明内容,在上年说明主要接待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报告了接待批次和接待人次。
公务用车
公车运维费首次细化为四项
去年119部门公车购置花费约1亿,17部门购置新车;公车加油花了2.1亿
新京报讯继2013年北京恢复公务用车更新购置,到眼下全国多地开展公车改革,公车一直是三公经费中的焦点。昨日,119个市级部门公开了2014年度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据统计,去年119部门公车共支出了约5.7亿。其中,公车购置费共约1亿,有17个部门购置了新车,其中市公安局购车最多,为163辆。
17部门购置新车500余辆
据记者统计,昨日公开的119部门中,有17个部门去年购置了新车,仅占比14%,共购置新车约540辆。
其中,市公安局仍然是买车的“大户”,2014年,市公安局公务用车购置费3375.62万元,比预算3300万元增加75.62万元。另外,市交管局和市高院等,公车购置费用均在千万级。
市公安局表示,主要原因是实际支出数中使用上年结转经费119.33万元,使用当年财政拨款3256.29万元,2014年购置(更新)163辆,车均购置费20.71万元。
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决算说明中称,公务用车购置费2014年决算数1131.17万元,比预算1143.72万元减少12.55万元。主要原因为坚持勤俭节约,在保证审判工作的前提下,优先选用低排量、低配置车型,2014年购置(更新)64辆,车均购置费17.67万元。
市交管局称,公务用车购置费2994.09万元,比预算3000.49万元减少6.4万元。主要原因:购车结余,2014年更新118辆,车均购置费25.37万元,因包含更新购置清障车、运兵车等交通执勤执法特种车辆,所以车均购置费较高。
百余部门公车近1.7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车运维费首次细化成四项,包括加油、维修、保险和其他费用。
公开了公车运维费的百余部门显示,公车加油费用共花了2.1亿,拥有公务用车较多的市公安局、市交管局、市食药监局等,加油费用都为千万级,其中,市公安局加油费为4000余万。
另外,百余部门公车维修共花了约1.2亿,公车保险花了约7600万元。除了三项具体费用,还有一项费用为“其他”,例如,教育系统的公务用车其他支出为654.31万元。不过各部门在具体说明里,并未指出这项“其他”费用的具体涵盖范围。
不同于此前,昨日119个公开决算的部门中,有112个部门公开了公车实有数量,总共近1.7万辆。其中,市公安局实有公务用车3333辆,市交管局实有公务用车3176辆,市工商局实有公务用车1380辆。
公务接待
去年公务接待费同比少花四成
新京报讯2014年公布决算的119个部门公务接待费用总额为1914.57万元,较2013年决算公布的公务接待费3390.17万元减少了近43.6%。虽然接待费用大幅压缩,但部分部门的接待人次仍达上万,因此人均接待费用普遍偏低,最低的单位每人次接待费仅20元。
6部门公务接待费为零
在119个部门中,公务接待费用决算金额在10万元以内的有76家单位,占公布单位的63.8%。
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等6部门的公务接待费用为零。
除这6家单位外,市总工会、市政府外事办、市医管局等21家单位的公务接待费用都在一万元以内。其中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报告的公务接待费用最少,只有900元,接待了18人次。此外,市教育系统、市政府办公厅、市公安局系统、市高级人民法院接待费超过了100万元。
多部门表示,接待费决算大幅下降主要是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的结果。
78部门人均接待费不足百元
119个部门公务接待费用总额为1914.57万元,这些部门在决算中报告的接待人次总数为234708。照此计算,这119个部门的人均接待费为81.5元/人次。
人均接待费用最低的为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事业单位,平均每人次仅花接待费20元。
人均接待费用超过100元的有41家,占比34.4%,其中超过200元的有8家,包括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市红十字会、市档案局等。
在接待费用支出较大的几个单位,人均接待费用并不高。市教育系统2014年公务接待费用决算数字为364万元,但人均接待费为82.4元/人次,同样接待费用支出较多的市公安系统,接待花费112.97万元,平均每人花费为32.6元。
因公出国
37个部门2014年未出国
去年119部门近4000人因公出国(境);27部门公布目的地
新京报讯去年,119个市级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决算约1亿元,出国人数近4000人。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其中有37个部门2014年未出国,比去年多出14个。
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119个市级部门2014年因公出国(境)总决算为9793万元,低于88个部门2013年决算1.04亿。其中,教育系统以2861.21万元遥遥领先,排在第二的是北京市体育局,457.14万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居第三位,259.69万元。
欧美仍是因公出国最热选择
继去年22个部门首“晒”出国目的地后,今年有27个部门公布了出国(境)的目的地,地点包括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等。
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北美和欧洲仍是政府部门因公出国(境)的主要选择地,而多数部门选择欧美国家的主要原因为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培训等。
比如北京市水务局去年花费64.81万元,赴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英国、以色列、德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主要为了考察在节水、供排水、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措施,以及计划内安排的赴美国的应急管理、高效节水技术和管理等培训项目。
市安监局2014年因公出国(境)决算48.84万元,安监局称,主要用于组织赴英国危险化学品管理培训、赴德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培训等。
多个部门出国交流环保技术
记者经过梳理还发现,很多部门今年因公出国(境)的目的与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有关。
2014年,市气象局因公出国(境)决算数为12.11万元,主要用于学习交流人工影响天气先进的云室、风洞方面试验技术等。
市环保局2014年因公出国(境)花费69.31万元,其表示,主要用在考察国外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进行友城交流、与联合国规划署商讨下一步合作事宜等方面。
- 财政部:前7月国企利润下滑凸显下行压力增大
- 前七月国企总收入同比降6.1% 钢铁煤炭由盈转
- 报告:2015年中国高净值家庭数量将达201万
- 在日就业外国留学生近1.3万 中国人最多超88
- 2014安居工程审计结果公布 资金筹集使用问题
- 中国企业的全球经济地位强劲增长
- 7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48.2 创15个月新
- 稳增长半年清单浮出:发改委批基建项目近9000
- 新兴产业生产总值已达6万亿 成海洋经济新增长极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