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是指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两种形式。前者通常由一群能够接入互联网的个体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包括常规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任务,工作者可能来自世界各地。后者是用户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搜索,寻找提供运输、家政、维修等服务的人员,工作者多是本地居民。
“零工经济”能够发展壮大,依托以下几点:首先,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疲软,失业率居高不下,非全日制工作在降低失业率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因而成为不少国家大力推广的就业形式。其次,数字革命是零工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虽然按需工作的形式早就存在,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近两年在线人才平台的快速增长,其从业门槛大为降低。最后,“好工作”的定义发生变化。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获得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更为重要。
然而,打零工者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意味着要面对更多问题和风险。不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没有安全感首当其冲。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调查显示,打零工者对无法获得足够的工作量、不知道如何优化时间表使收入最大化等感到不满,甚至一半受访者计划今年内停止从事这类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劳动者的身份容易落入灰色地带、缺乏社会保障。很多网络平台为使自己免于履行雇主应尽的责任,将劳动者归类为独立承包人,因而劳动者不享受失业保险、工伤补偿、退休金、产假等福利。当劳动争议发生时,难以维权。此外,如果网络平台、劳动者和客户分别来自不同国家,适用哪国法律也成为难题。
如何让法律、政策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制定者面临挑战。近期,英国政府准备提高最低时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动委员会裁定优步司机事实上属于员工而非优步所认为的独立承包人。有分析认为,依靠员工“补贴”企业而不为员工提供培训和福利,企业最终很难获得稳定的基础和可持续的增长。
“零工经济”创造了经济机遇,激发了创业公司去涉足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探索更高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如何在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取得平衡,进一步推动商业模式和创新经济的发展,也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 英媒:中国人均收入10年飙升4倍 成就非凡
- 中金:我国宏观税负37%超发达国家 福利水平低
- 统计称移民香港人数在减少 去年单程证名额剩万余
- 新华网:人民币贬值不是货币战争
- 穆迪: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段时间内将维持疲弱
- 天津下雨现泡沫 查明成分至关重要
- 专家:人民币贬值后的“麻烦10国”
- 点评:推动人民币贬值的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
- 钮文新:人民币贬值对房价冲击较严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