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清单是全球变化模拟、气候模型构建、制定各国减排政策及国际谈判的基础。本次科研团队成员、哈佛大学博士刘竹介绍,当前国家和全球的碳排放主要由国际机构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方法和能源统计数据进行估算。
不过,国际上对碳排放的计算方法是用不同能源的消耗量乘以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指的是消耗单位燃料时氧化的碳量。由于长期缺少基础数据,“中国的排放数据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及政府机构发布,其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估计。”刘竹说。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魏伟团队联合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24所科研机构组成的科研团队,历时4年开展针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中国碳排放核算工作,统计了中国所有行业部门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及水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覆盖了中国99%的能源消费量。
“中国的煤炭中灰分较高,含碳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及世界平均水平,本研究实测中国煤平均含碳量为54%,但IPCC默认值为75%”,魏伟说,“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煤炭并没有排放那么多二氧化碳”。
刘竹表示,106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具有强制减排义务的西方发达国家自1994年以来实际减排量的近百倍。“如果按照21世纪气候变化控制在2摄氏度范围的各种排放情景下,中国的排放空间较原来相比增加25%—70%”。
科学家们表示,希望基于实测数据研发的各类数据库能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目前“中国碳排放数据库”已基本建成。魏伟介绍,中科院碳专项将于2015年年底结题,“我们会向国家提供一个详细的碳排放技术参数,为碳减排、碳交易和国际气候变化的谈判等提供科技支撑”。
在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教授关大博看来,这项研究不仅对中国有意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有示范效应,“煤炭也是印度、南非等国家的主要能源,中国的研究可以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一个样本”。
- 三问天津爆炸涉事企业:瑞海公司曾无照经营危化品
- 国内油价五连跌 93号汽油回归“五元时代”
- 92号汽油降至5.95元:首迎五连跌
- 新一轮油价调整窗口启动 下调幅度或超每升0.2
- 王宜林与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会谈 深入交流行业体制
- 新一轮油调价窗口今开启 将迎来年内“五连跌”
- 工信部直接叫停新增工业炸药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审批
- 中国每年2亿吨危化品在路上 三大隐患待消除
- 国内油价调整窗口明日打开 分析称五连跌成定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