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解析:从商标透视滴滴创业教训和未来走向

2015-5-13 17:45:2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滴滴打车,这个成立不满3年、已累计融资8.18亿美金(约51亿元)、号称拥有1.5亿用户的打车软件,在资本和需求的驱动下,不仅快速走红,还开创了诸多先河,成为众多创业者或创客们争相膜拜的对象。

 

  “6、9、16、18、20、22、24、25、28、35、36、37、38、39、41、42、43、45”。

  这一串看上去很像“双色球”投注号码的数字,其实是滴滴打车已提交的全部商标申请所涵盖的商品或服务类别。

  先后被两家公司起诉商标侵权,其中一家索赔金额高达8000万,让人不得不关注滴滴打车的商标申请现状和保护趋势。

  滴滴打车,这个成立不满3年、已累计融资8.18亿美金(约51亿元)、号称拥有1.5亿用户的打车软件,在资本和需求的驱动下,不仅快速走红,还开创了诸多先河,成为众多创业者或创客们争相膜拜的对象。

  不过,在滴滴打车快速扩张的同时,其面临的商标隐忧和知识产权纠纷也不断上演,那么,从商标保护角度,滴滴打车有哪些教训值得创业者们汲取?从其已有商标申请布局中,滴滴打车未来可能会发力那些领域?

  教训一:“申请太晚”——产品上线2个月才首次申请商标

  2012年7月10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桔科技”)正式宣告成立。2个月后,滴滴打车(原名“嘀嘀打车”)率先在北京正式上线。

  而滴滴打车首次提交的商标申请时间为2012年11月28日,相当于在公司成立4个月后、产品上线2个月后,滴滴打车才开始着手布局商标保护。

  显然,从商标申请保护的时点看,滴滴打车过于“迟钝”。要知道,虽然腾讯微信在1.0测试版发布三天后就已提交商标申请,也挡不住现在深陷“微信”商标纠纷泥潭中。

  而滴滴打车在产品上线2个月后才首度申请商标,注定会让自己陷入接连不断的商标纠纷中。

  如果滴滴打车没有强大的“地推”能力,没有持续的资本注入,恐怕滴滴打车的创业之路不会走的太远。

  教训二:“核准太少”——申请212件商标仅1件获核准
  
  商标局网站(中国商标网)查询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5月6日,小桔科技累计提交了212件商标申请,申请的时间分布在2012年(1件)、2013年(1件)、2014年(67件)和2015年(143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打车已提交的212件商标申请中,仅有一件获得商标局核准注册且处于商标异议程序中。

  这件由滴滴打车2013年3月8日申请的“滴滴打车”图文组合商标(APP标识+滴滴打车)于2014年7月28日被核准注册,申请保护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为9类,具体保护范围包括“已录制的计算机操作程序、计算机软件、电子出版物、运载工具用导航仪器”。

  不过,商标局网站查询显示,该件商标于2014年7月9日被他人提出“异议”,暂时处于“商标异议申请中”。

  教训三:“品牌脆弱”——六成待受理、超10%可能被驳回
  
  商标局网站(中国商标网)查询结果显示,小桔科技累计提交的212件商标申请,其中,有24%共51件处于“已受理、注册中”状态,有64.2%共136件处于“待受理”状态,有7%共15件处于“驳回复审中”状态,有3.3%共7件处于“等待驳回复审”状态,“无效”、“复审被驳回”、“已注册、异议中”等状态各有1件。

  简单说,虽然滴滴打车已经历四轮融资且每轮融资后均有大量商标提交申请,但是,截至目前,滴滴打车的大多数商标尚未被核准注册,滴滴打车商标保护的“孱弱”现状可见一斑。

  而滴滴打车大量商标尚未核准注册的原因,除去商标审查核准周期较长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滴滴打车自身在商标申请保护“慢半拍”所致。

  事实上,滴滴打车成立头两年申请的商标总数不及其商标申请总量的千分之一。滴滴打车已提交的212件商标申请中,超过67.5%的申请时间集中在2015年。

  滴滴打车商标保护策略:立足软件布局交通服务
  
  从商标保护类型来看,小桔科技已提交的212件商标申请中,75%为文字商标(含字母),18.9%为图形商标,6.1%为图文组合商标。
  
  从商标保护类别来看,小桔科技已提交的212件商标申请中,共涉及18类,其中,滴滴最为钟爱四大类别,即:9类、35类、39类和42类,在其商标申请总量中占比分别达到15.6%、14.2%、14.6%和14.6%,四个类别之和达到其商标申请总量的59%。

  具体来说,9类为“计算机软件相关”、35类为“广告相关”、39类为“交通相关”和42类为“软件设计相关”。

  由此可见,虽然使用滴滴打车需要下载或安装软件,但是,滴滴打车还是提前在广告、交通、培训、检测等诸多领域做好了商标布局。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在广州市睿驰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诉滴滴打车侵犯“嘀嘀”商标案件中,还是杭州妙影微电子有限公司诉滴滴打车侵犯“嘀嘀”商标案件中,滴滴打车都辩称自己提供的服务为“交通服务”,但是,体现在其商标申请保护上,其申请最多商标还是与软件相关的。

  滴滴打车未来趋势:谋划“出行”蓝图布局周边及延伸服务

  而从商标内容来看,滴滴打车已对共计31个品牌进行商标保护,除去大家已经熟知的“滴滴”、“嘀嘀”、“滴滴打车”、“滴滴专车”、“滴滴拼车”和“滴滴顺风车”等品牌外,滴滴打车还布局了“滴滴大学”、“滴滴地图”、“滴滴导航”、“滴滴公交”、“快滴之家”和“滴米”等品牌。

  由此可见,首先,滴滴打车规划中的业务板块绝不限于“打车”、“拼车”和“顺风车”,而是“出行”。预计未来滴滴的业务将会全面涵盖“公交(公用)、出租(客运)、拼车和顺风车(私用)、专车(专用)”等几乎涉及市民乘坐机动车出行的所有领域。

  其次,滴滴打车未来可能还会涉足与车辆检修、零配件等相关线下维修业态。比如,滴滴打车提前布局涉及“培训业务”的“滴滴大学”以及“车辆检修”的“快滴之家”则表明未来滴滴可能会涉足更多与车辆服务相关的传统领域。

  最后,滴滴打车不排除通过收购或参股接入地图或导航服务领域。围绕诺基亚可能出售Here地图业务,有消息称Uber可能欲花30亿美元参与竞购。反观滴滴已经提前布局“滴滴导航”、“滴滴地图”等商标,不排除滴滴也会效仿Uber通过收购或参股介入“地图”和“导航”领域。相较于传统地图厂商而言,滴滴基于用户需求产生的“地图”或“导航”业务可能更有想象空间和发展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打车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后,滴滴打车的商标保护策略和节奏似乎大幅提速,同时,也纠正了创业初期的一些错误做法,对一些尚未上线的服务提前进行了商标布局。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631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规模及市场进入分析

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规模中国的物业管理始于八十年代初。最早的物业管理开始于经济特区深圳。1988年伴随深圳住房制...[详细]

中国虚拟现实行业产业链分析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是通过模拟产生一个逼真的虚拟世界,给用户提供完整的视觉、听...[详细]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投资潜力分析及前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情高涨,轨道交通设备行业投资潜力分析与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详细]

股市没错,错在理论

对于近期持续上涨的股市,俨然成为了大众的讨论热点。持续不断创新高的指数,开户数量屡创新高,成交量持续放大......[详细]

中国电容器行业市场运行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1-12月,中国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5.37亿元,中国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详细]

中国装修电商行业发展特点及产业链简析

2014年我国装修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197亿元,比2013年增长50%左右.,在建筑装饰行业(含公共建筑工程装...[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