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冷热不均 显出乏力之态势
2014-7-17 17:37:5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查阅中部主要省份1——5月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发现,尽管增幅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均存在增速下滑、后劲不足、项目储备放缓、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偏慢等下行压力。
投资后劲现不足
尽管中部各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仍领跑全国,且增速仍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但其1——5月增幅较1——4月多有所回落。
今年1——5月,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57.79亿元,同比增长20.9%,增幅亦比1——4月回落0.6个百分点;
湖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52.47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比1——4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20.0%以上的较高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
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9633.11亿元,同比增长21.1%,比今年一季度和1——4月分别回落0.4个和0.3个百分点;
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今年来更呈逐月回落趋势。
中部各省中,仅有江西省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1——4月有所提高,但也仅高出0.1个百分点。
除增幅回落之外,其他数据也显出乏力之态势。
以湖南为例,湖南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储备明显放缓。1——5月,该省施工项目个数仅增长7.6%,同比回落8.6个百分点;计划总投资增长11.7%,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
同时,1——5月,湖北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前四个月放慢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仅742.94亿元,增速比1——4月回落7.3个百分点。
湖北全省新开工项目7490个,比上年同期减少944个,下降11.2%,增幅比上年同期低21.5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冷热不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4428万平方米,比5月末增加10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634万平方米。
库存的增加主要源于销售的低迷。数据显示,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48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降幅比1——5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8%。商品房销售额31133亿元,下降6.7%,降幅比1——5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9.2%。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表示,6月单月的销售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这与6月面临半年关口,大部分企业因为业绩压力促销走量有很大关系。从总体数据来看,降温依然在持续,而且这种降温的趋势目前看有加速的迹象。
注意到,在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中部各省中,仅湖北的情况有所回暖,其他省份投资及销售增速均双双回落。
据统计,1——5月,湖北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23.96亿元,增长23.6%,增幅比1——4月上升1.6个百分点。
安徽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491.1亿元,增长8.6%,增幅则比1——4月、一季度分别回落0.8个和3.9个百分点。
江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30.2亿元,增长6.4%,增速较1——4月回落6.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924.8万平方米,下降0.5%,回落6.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482.5亿元,增长2.4%,回落8.5个百分点。
1——5月,河南房地产开发投资1360.16亿元,增长15.3%,亦比去年同期回落9.8个百分点。
湖南省房地产业降温尤为明显。1——5月,该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降幅比一季度扩大4.9个百分点,同比回落了43.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下降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9个百分点,同比回落了62.6个百分点,可谓“商品房销售量价齐跌”。
房地产开发亦大幅缩减。湖南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7%,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下降20.3%,同比回落25.9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降温对下游的影响亦在持续发酵。受房地产业回落影响,1——5月,湖南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0.9个、17.1个和26.3个百分点。相关税收增长也受到拖累,土地增值税增速同比回落24.4个百分点,契税回落3.5个百分点。
为此,湖南省下一阶段将加快棚户区改造,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利用国家改革和调控契机,切实加强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合理控制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分类管理,规范交易行为,确保房价合理增长。
- 河北省政府层面“松绑”楼市调控政策
- 深圳多家银行首套房房贷利率出现变化
- 日本核能重启迈出实际性一步
- 湖南新一轮页岩气区块出让将启动
- 中国最大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开建
- 包装工业处高速发展阶段 未来恐将产能过剩
- 环保政策相继实施 丝印耗材绿色化进程提速
- 雾霾日益加剧 空气净化器行业处高速增长期
- 铁路投资成为今年经济稳增长利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