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纯线上的互联网项目不同,共享单车行业的融资、团队和品牌运作,遵循的是互联网创业的经典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共享单车的竞争日渐白热化,过度投放、过度竞争带来的烦恼已经引起广泛讨论。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就认为,共享单车很可能是一个“冷笑话”。在他看来,对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影响更大的是一些外部因素,如产能过剩、进入市场的低门槛以及竞争者之间的道德底线低下,这些难以控制的不确定性,或将让这一行业早早地陷入无序而无奈的泥潭。
这一观察并非没有依据。目前共享单车业界一些品牌,以低成本抢占市场为目标而大量投放。因为技术与普通的自行车无差异,没有GPS定位也没有智能锁,对用户行为难以形成有效约束,导致损毁率居高不下。同时,因刹车失灵、轮胎没气、零部件受损引发的安全事故已经不少。特别是因为机械锁原因引发的未成年人骑行问题,更意味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因此,有人建议对共享单车不妨采取特许进入制度,先让竞争有序,再谋求可持续的共生性发展;也有人担心,如果这样的话,政策寻租和扩张瓶颈就又成为新的难题。
事实上,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和能力从来不是难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才更应受关注。城市管理者欢迎共享单车,是因为共享单车可以协助解决一些公共交通难题,但是没有人希望共享单车成为公共交通乃至城市管理的添乱者,但街道上乱停放的共享单车正在触及这条底线。共享单车公司千万别以为靠着资本就可以肆无忌惮扩张,那样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在规则重拳之下,故事难以继续讲下去。
所以说,共享单车公司应积极配合各地政府,完善有关政策和管理措施,从质量和技术标准两个方面提升共享单车行业的门槛,引导行业竞争走上健康轨道。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