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房地产行业资讯 房地产市场研究分析
SOHO中国52亿抛售上海两项目引猜测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4-3-6 [关闭]
编者按:在过去几年,SOHO中国的业绩出现了较大波动,其财报数据显示,SOHO中国在2010年曾创造了高达238亿元的销售额;2011年下滑至109亿元;至2012年则跌至94.68亿元;2013年销售额为46.87亿元,为上年的一半。对于SOHO中国业绩的大幅下滑,业内人士指出,产品供应单一是业绩下滑的主因。
今年2月底,SOHO中国52亿成功抛售上海两项目,对此,SOHO中国CEO张欣表示,“上海项目的出售,使现金持有量增加了52亿元。此外,根据已签订的开发和经营贷款协议提款65亿元,这使得我们的流动量总额上升为220亿元。”她表示,当时机到来的时候,公司将利用充裕的现金,大规模收购项目。摩根士丹利昨天指出,SOHO中国有可能进一步出售其他投资物业,以减少现金流压力及改善盈利。
两年前,SOHO中国购入这两个项目的价格为41.04亿元。这笔看起来并不怎么赚钱的交易,引起了外界对SOHO中国转型的诸多猜测。
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的第一反应是,“人傻、钱多的时代结束了。SOHO中国以往擅长的散售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至少不适应上海市场。”北京誉翔安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王珂认为,SOHO中国此举是在简配,因为此前“下手太重,按照其官方逻辑就是调整现金流。”
亿翰智库董事长陈啸天认为,SOHO中国在进入上海后,快速在上海拥有近十个项目,占到公司投入八成。从结构角度看,有些过于畸形。另外,自从与复星在外滩8-1项目发生纷争后,SOHO中国对上海的投资环境有些担忧。SOHO中国执行总裁闫岩只是简单地表示,“这两个项目最初购买时是以散售为主的,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现金为王是比较好的选择。”
SOHO中国购入上述两个项目的2011年,合同销售额达238亿元。但2012年的销售目标230亿,最终却只完成了95亿。3月4日,SOHO中国CEO张欣通过视频对外公布了SOHO中国2013年的业绩。公告称,2013年营收总额142.6亿,同比下滑10.3%,净利润73.88亿元,同比下跌30.2%。鉴于SOHO中国最近两年的表现,绝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SOHO中国模式已不再适应如今的市场。
RET睿意德高级董事王玉珂认为,SOHO中国此次出售,本质是其商业模式在上海受挫折的表现。SOHO中国模式在北京吃香,重要原因是绝大部分投资客来自内蒙、山西等客户,这部分客群比较粗放,而其上海项目的客户大多来自长三角,投资行为较为成熟。此外,SOHO是一个过渡型的产品,上海高品质写字楼较多,SOHO的产品没有太多优势。
接手这两个项目的金融街相关负责人称,未来也会采用销售方式,但即便是散售,公司也会更加注重后期的服务,采用统一管理、代租的方式。
如果说,转型中的SOHO中国此前面临的是业绩危机,现在则面临的是资金危机。王玉珂认为,SOHO中国作为上市公司,受股市影响,需要更多业绩来提升财务表现,整体出售也迎合资本市场。
张欣称,出售上海项目后,公司的流动现金总额上升为220亿元。她表示,当时机到来,公司将利用充裕的资金,大规模收购项目。但摩根士丹利却指出,SOHO中国有可能进一步出售其他投资物业,以减少现金流压力及改善盈利。在SOHO中国公布2013年业绩之前,出让SOHO海伦广场和SOHO静安广场,显然有不得已的因素。至少出售这两个项目后,在财务表现上,使得现金流以及负债率等看起来更乐观。
潘石屹则用一惯的解读方式辩护称,“SOHO中国根据市场变化转型,好多朋友担心SOHO中国,资金能不能支撑得住,现金流会不会发生问题,负债率会不会急剧上升。从这一年多看,这种担心都是多余的。”但不乐观的是数字表现。根据SOHO中国的年报,其去年营业额为146.21亿元,其中出售物业单位所得143.42亿,合同销售金额约46.87亿元,投资物业的租金收入为2.79亿。
2.79亿的租金收益,预示着SOHO中国的转型之路仍将漫长而动荡。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SOHO中国此时卖掉上海物业,不排除是在做资产配置。用人民币面临贬值风险的资产换取正处于上升期的美元资产。如去年张欣组织财团收购纽约通用大厦。而李嘉诚卖掉内地物业,去英国投资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今年2月底,SOHO中国52亿成功抛售上海两项目,对此,SOHO中国CEO张欣表示,“上海项目的出售,使现金持有量增加了52亿元。此外,根据已签订的开发和经营贷款协议提款65亿元,这使得我们的流动量总额上升为220亿元。”她表示,当时机到来的时候,公司将利用充裕的现金,大规模收购项目。摩根士丹利昨天指出,SOHO中国有可能进一步出售其他投资物业,以减少现金流压力及改善盈利。
两年前,SOHO中国购入这两个项目的价格为41.04亿元。这笔看起来并不怎么赚钱的交易,引起了外界对SOHO中国转型的诸多猜测。
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的第一反应是,“人傻、钱多的时代结束了。SOHO中国以往擅长的散售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至少不适应上海市场。”北京誉翔安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王珂认为,SOHO中国此举是在简配,因为此前“下手太重,按照其官方逻辑就是调整现金流。”
亿翰智库董事长陈啸天认为,SOHO中国在进入上海后,快速在上海拥有近十个项目,占到公司投入八成。从结构角度看,有些过于畸形。另外,自从与复星在外滩8-1项目发生纷争后,SOHO中国对上海的投资环境有些担忧。SOHO中国执行总裁闫岩只是简单地表示,“这两个项目最初购买时是以散售为主的,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现金为王是比较好的选择。”
SOHO中国购入上述两个项目的2011年,合同销售额达238亿元。但2012年的销售目标230亿,最终却只完成了95亿。3月4日,SOHO中国CEO张欣通过视频对外公布了SOHO中国2013年的业绩。公告称,2013年营收总额142.6亿,同比下滑10.3%,净利润73.88亿元,同比下跌30.2%。鉴于SOHO中国最近两年的表现,绝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SOHO中国模式已不再适应如今的市场。
RET睿意德高级董事王玉珂认为,SOHO中国此次出售,本质是其商业模式在上海受挫折的表现。SOHO中国模式在北京吃香,重要原因是绝大部分投资客来自内蒙、山西等客户,这部分客群比较粗放,而其上海项目的客户大多来自长三角,投资行为较为成熟。此外,SOHO是一个过渡型的产品,上海高品质写字楼较多,SOHO的产品没有太多优势。
接手这两个项目的金融街相关负责人称,未来也会采用销售方式,但即便是散售,公司也会更加注重后期的服务,采用统一管理、代租的方式。
如果说,转型中的SOHO中国此前面临的是业绩危机,现在则面临的是资金危机。王玉珂认为,SOHO中国作为上市公司,受股市影响,需要更多业绩来提升财务表现,整体出售也迎合资本市场。
张欣称,出售上海项目后,公司的流动现金总额上升为220亿元。她表示,当时机到来,公司将利用充裕的资金,大规模收购项目。但摩根士丹利却指出,SOHO中国有可能进一步出售其他投资物业,以减少现金流压力及改善盈利。在SOHO中国公布2013年业绩之前,出让SOHO海伦广场和SOHO静安广场,显然有不得已的因素。至少出售这两个项目后,在财务表现上,使得现金流以及负债率等看起来更乐观。
潘石屹则用一惯的解读方式辩护称,“SOHO中国根据市场变化转型,好多朋友担心SOHO中国,资金能不能支撑得住,现金流会不会发生问题,负债率会不会急剧上升。从这一年多看,这种担心都是多余的。”但不乐观的是数字表现。根据SOHO中国的年报,其去年营业额为146.21亿元,其中出售物业单位所得143.42亿,合同销售金额约46.87亿元,投资物业的租金收入为2.79亿。
2.79亿的租金收益,预示着SOHO中国的转型之路仍将漫长而动荡。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SOHO中国此时卖掉上海物业,不排除是在做资产配置。用人民币面临贬值风险的资产换取正处于上升期的美元资产。如去年张欣组织财团收购纽约通用大厦。而李嘉诚卖掉内地物业,去英国投资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