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互联网金融行业资讯 互联网金融市场研究分析
2014成互联网金融爆发年 传统支付业务将被颠覆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4-3-6 [关闭]
编者按: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雨后春笋般的增长速度,互联网金融俨然已经成为2014年最红的话题之一。2012年开始,我国网贷平台进入爆发期,有2000余家P2P平台出现,进入2013年后,P2P平台更是快速发展,达到平均每天有1-2家上线的速度。尽管如此,这些平台里活跃的也仅仅几百家,互联网金融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点。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2014年则是互联网金融爆发年。从余额宝助推天弘基金逆袭成为业界“老大”,到人人贷获得挚信资本领投的风险资金1.3亿美元,夺得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最大单笔融资。种种情况预示着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正一步步走来。
传统支付业务将被颠覆
根据清科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2011-2013年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90起投资事件,涉及企业78家,其中约40家企业为天使投资或首轮融资。从时间序列来看,2013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对比2012年,该领域投资案例数增长率为64%。虽然获得融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数据跟2011年相比出现明显下降,但今年各细分领域都有企业获得融资。
清科数据研究中心最新推出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及其与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6169亿美元。手机支付系统M-Pesa在肯尼亚的汇款业务已超过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且已覆盖存贷款等基金金融服务,而且它并未由商业银行运营。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速度也同样惊人,据统计,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54.2%,其中第三方移动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
网贷业务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0月,美国最大的P2P信贷公司LendingClub公司自2007年成立起共完成了8.3万次交易,涉及金额近10亿美元;美国首家P2P信贷公司Prosper也完成了超过6.4万次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涉及金额4.2亿美元,每年的增长一倍以上,利息的浮动空间为5.6%-35.8%,违约率为1.5%-10%。我国P2P信贷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与世界同步,2007年8月中国第一家P2P信贷公司——拍拍贷成立。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P2P信贷公司总共超过300家,行业交易总量高达200多亿元,其中排名靠前的15家P2P类网站交易额占到整个行业的45%左右,接近70亿元交易额。除拍拍贷以外,国内宜信、人人贷等小额网络贷款平台都是提供此类服务的代表性平台。
清科数据研究中心认为,正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未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互联网的用户聚合和高速传播的特点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从而促使资金供需双方都是个人的投融资模式成为可能。比如人人贷主要以“自金融”的借贷模式运营。
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据了解,众筹是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是最近两年国外最热门的创业方向之一。Kickstarter是“众筹”模式的代名词。2012年4月,美国通过JOBS法案,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这使得众筹融资替代部分传统证券业务成为可能。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数据,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全球范围内的众筹融资网站已经达到1500多家。我国以51资金项目网为例,虽然它不是最早以众筹概念出现的网站,但却是最先以信息匹配为特征搭建成功的一个平台。截至目前,该网站已为120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成功,融资总额高达30亿元。
互联网金融是必然发展趋势
雏形为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与借贷结合,将需要投资、想要借款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连接。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阿里小贷,阿里巴巴集团将拥有经过实名认证的个人支付宝账户,即所谓的诚信通会员作为借贷对象,可免抵押、担保,而这恰恰是到银行贷款所必须的,阿里小贷相当于干了银行不愿意干的活,将一些中、小、微企业的借款需求展示到自己的平台上,作为背书人,帮助这些借款用户找到投资方。
三胜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目前国内类似的平台有不少,例如好贷宝、人人贷等,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干的活类似,但目前互相之间还未产生竞争关系,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空间非常大,2013年P2P行业成交总额为1058亿元,而2013年民间借贷总需求量为8.6万亿元,P2P行业占比仅为市场总需求量的1.2%,可见,互联网金融市场远未达到饱和。
实际上,去年7月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上限,便意味着金融市场变革的开始,为了提高国有银行的竞争能力,国家正在调整政策鼓励民营金融创业,例如发放支付牌照,上面提到的好贷宝便是拥有支付牌照的民营金融企业之一。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2014年则是互联网金融爆发年。从余额宝助推天弘基金逆袭成为业界“老大”,到人人贷获得挚信资本领投的风险资金1.3亿美元,夺得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最大单笔融资。种种情况预示着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正一步步走来。
传统支付业务将被颠覆
根据清科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2011-2013年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90起投资事件,涉及企业78家,其中约40家企业为天使投资或首轮融资。从时间序列来看,2013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对比2012年,该领域投资案例数增长率为64%。虽然获得融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数据跟2011年相比出现明显下降,但今年各细分领域都有企业获得融资。
清科数据研究中心最新推出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及其与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6169亿美元。手机支付系统M-Pesa在肯尼亚的汇款业务已超过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且已覆盖存贷款等基金金融服务,而且它并未由商业银行运营。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速度也同样惊人,据统计,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54.2%,其中第三方移动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
网贷业务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0月,美国最大的P2P信贷公司LendingClub公司自2007年成立起共完成了8.3万次交易,涉及金额近10亿美元;美国首家P2P信贷公司Prosper也完成了超过6.4万次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涉及金额4.2亿美元,每年的增长一倍以上,利息的浮动空间为5.6%-35.8%,违约率为1.5%-10%。我国P2P信贷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与世界同步,2007年8月中国第一家P2P信贷公司——拍拍贷成立。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P2P信贷公司总共超过300家,行业交易总量高达200多亿元,其中排名靠前的15家P2P类网站交易额占到整个行业的45%左右,接近70亿元交易额。除拍拍贷以外,国内宜信、人人贷等小额网络贷款平台都是提供此类服务的代表性平台。
清科数据研究中心认为,正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未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互联网的用户聚合和高速传播的特点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从而促使资金供需双方都是个人的投融资模式成为可能。比如人人贷主要以“自金融”的借贷模式运营。
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据了解,众筹是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是最近两年国外最热门的创业方向之一。Kickstarter是“众筹”模式的代名词。2012年4月,美国通过JOBS法案,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这使得众筹融资替代部分传统证券业务成为可能。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数据,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全球范围内的众筹融资网站已经达到1500多家。我国以51资金项目网为例,虽然它不是最早以众筹概念出现的网站,但却是最先以信息匹配为特征搭建成功的一个平台。截至目前,该网站已为120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成功,融资总额高达30亿元。
互联网金融是必然发展趋势
雏形为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与借贷结合,将需要投资、想要借款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连接。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阿里小贷,阿里巴巴集团将拥有经过实名认证的个人支付宝账户,即所谓的诚信通会员作为借贷对象,可免抵押、担保,而这恰恰是到银行贷款所必须的,阿里小贷相当于干了银行不愿意干的活,将一些中、小、微企业的借款需求展示到自己的平台上,作为背书人,帮助这些借款用户找到投资方。
三胜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目前国内类似的平台有不少,例如好贷宝、人人贷等,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干的活类似,但目前互相之间还未产生竞争关系,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空间非常大,2013年P2P行业成交总额为1058亿元,而2013年民间借贷总需求量为8.6万亿元,P2P行业占比仅为市场总需求量的1.2%,可见,互联网金融市场远未达到饱和。
实际上,去年7月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上限,便意味着金融市场变革的开始,为了提高国有银行的竞争能力,国家正在调整政策鼓励民营金融创业,例如发放支付牌照,上面提到的好贷宝便是拥有支付牌照的民营金融企业之一。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