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金融行业资讯 金融市场研究分析
注册制改革方案或年内出台 T+0或选部分蓝筹试点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4-3-6 [关闭]
编者按:注册制并非不需发审人员的审核,只不过其关注的焦点不同。美国对首次公开发行(IPO)注册的审查异常严格,对拟上市公司来说堪称扒皮抽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证券发行注册的是公司融资部,其人员约占SEC总部人员的1/4,主要由会计和法律人员组成,SEC接到发行人申请后,会就其提交的材料提出反馈意见,中介机构和发行人则需进行有针对性的答复,一般意见反馈和答复少则三四次,多则七八次,直至不再有其他问题才会准予注册。SEC审查关注点主要是企业的信息披露,只要SEC认定企业注册说明书按要求披露了所有重大信息且无重大错误及遗漏,SEC都会宣布该注册说明书有效,而不去关心该证券的实质投资价值如何,SEC把企业投资价值留给市场来判断。
证监会主席肖钢5日出现在安徽团代表全体会议现场,在会议间隙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并未回避市场关注焦点,在20余分钟的时间里详解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及实施T+0交易制度的可能性。
肖钢坦言,如果实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100分,那么,目前我国市场、制度和法律基础的打分“大概在50分以下”。他透露,证监会2014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研究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预计年内改革方案有望出台。但是,因证券法修改原因,年内股票发行注册制恐难以实施。随着证券法修改完成和各方面条件完善,将逐步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他还透露,证监会正在论证T+0制度实施可能性,尚未决定是否推出。不过,即使将来实施T+0制度,也不会全部放开,会有条件和范围限制。届时可能会选取部分蓝筹股进行试点。
搞中国式注册制改革
肖钢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十分重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做法都不一样,这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发展阶段和条件所决定的。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不完全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对股票发行不是不进行审核。股票发行涉及公众利益,一定会经过相关部门审核。
二是对新股发行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企业发行上市一定要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让投资者判断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盈利能力及是否有投资价值。审核者责任是将上市公司的情况及时披露出来,不替投资者做判断,把选择交给市场,但这一理念在我国远未形成。
三是资本市场相关配套齐全。例如,投资者保护较为完善,发生欺诈后有相应法律制度维护权益;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背负法律责任,必须勤勉尽责保证信息披露准确完整;信息披露尽量让投资者看得懂、读得懂。
他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需配套措施到位,监管能力加强,需法律、行政监管、市场参与主体等各方面条件成熟。如2015年证券法修改通过,证监会将着手实施。因各个国家和地区模式不尽相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没有模板可选,只能根据中国国情来搞中国式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肖钢强调,从股票发行审核制到股票发行注册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新的发行办法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需审慎、积极、稳妥的方案,不可能一夜之间把现行办法废除,应逐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没有模板可学,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尽相同,所以只能根据中国国情搞中国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对超募资金理解有一点窄”
面对新股发行制度修改后出现的奥赛康等案例,他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关于“如何在发审会重启前微调新股发行制度”的问题时并未回避,他说:“我们过去对于超募资金的理解有一点窄。”
肖钢指出,超募概念出现有特定时期原因,随着发行上市和发展,除固定资产投资外,也会有其他资金使用需求,如补充资本金、偿还银行贷款以降低资产负债率等,部分生产企业还可能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这些用途都会改善企业整体经营能力,有利于企业发展,不一定要投资于固定的基建项目。
“我们现在确实在研究。”肖钢表示,“把固定资产投资和募集资金强制挂钩的做法不是很合理。公司上市筹集资金是为了发展,有的还准备在未来进行一些兼并和收购,储备一些资金也是合理的。但是,我国缺乏成熟的市场机制,又担心公司圈钱,这些问题怎么改,我们现在正在研究。”
T+0或选部分蓝筹试点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T+0制度,肖钢介绍,我国曾在上世纪90年代实行过这一交易制度,但最终因投机过度被叫停。事实上,T+0制度只是交易方式,优点、弊病同时存在。一方面,可增加股票交易活跃度,给投资者及时纠错机会;另一方面,因我国股票历来换手率较高,有可能引发过度投机。多年来,两方面意见争论激烈,没有达成共识。
他透露,证监会对境外市场T+0制度做了研究,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曾走过放开再关闭的路子,近年又重新允许T+0交易,但参考这些市场可以看到它们进行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操作T+0,也不是任何股票都允许T+0交易,有一定范围的限制。
肖钢表示,现在证监会还在论证T+0制度实施的可能性,尚未决定是否推出,“什么时候推出还不知道。鉴于历史上开过又关闭,我们态度审慎。如果将来要开也不会是全部放开,恐怕会有一些条件和范围进行限制。”
他在回应市场关于T+0制度可能会率先从蓝筹股试点的传闻时说,“蓝筹股现在交易不活跃,如果要推出T+0制度可能会选一部分蓝筹股进行试点,但这些问题还在研究之中”。
证监会主席肖钢5日出现在安徽团代表全体会议现场,在会议间隙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并未回避市场关注焦点,在20余分钟的时间里详解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及实施T+0交易制度的可能性。
肖钢坦言,如果实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100分,那么,目前我国市场、制度和法律基础的打分“大概在50分以下”。他透露,证监会2014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研究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预计年内改革方案有望出台。但是,因证券法修改原因,年内股票发行注册制恐难以实施。随着证券法修改完成和各方面条件完善,将逐步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他还透露,证监会正在论证T+0制度实施可能性,尚未决定是否推出。不过,即使将来实施T+0制度,也不会全部放开,会有条件和范围限制。届时可能会选取部分蓝筹股进行试点。
搞中国式注册制改革
肖钢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十分重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做法都不一样,这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发展阶段和条件所决定的。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不完全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对股票发行不是不进行审核。股票发行涉及公众利益,一定会经过相关部门审核。
二是对新股发行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企业发行上市一定要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让投资者判断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盈利能力及是否有投资价值。审核者责任是将上市公司的情况及时披露出来,不替投资者做判断,把选择交给市场,但这一理念在我国远未形成。
三是资本市场相关配套齐全。例如,投资者保护较为完善,发生欺诈后有相应法律制度维护权益;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背负法律责任,必须勤勉尽责保证信息披露准确完整;信息披露尽量让投资者看得懂、读得懂。
他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需配套措施到位,监管能力加强,需法律、行政监管、市场参与主体等各方面条件成熟。如2015年证券法修改通过,证监会将着手实施。因各个国家和地区模式不尽相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没有模板可选,只能根据中国国情来搞中国式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肖钢强调,从股票发行审核制到股票发行注册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新的发行办法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需审慎、积极、稳妥的方案,不可能一夜之间把现行办法废除,应逐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没有模板可学,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尽相同,所以只能根据中国国情搞中国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对超募资金理解有一点窄”
面对新股发行制度修改后出现的奥赛康等案例,他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关于“如何在发审会重启前微调新股发行制度”的问题时并未回避,他说:“我们过去对于超募资金的理解有一点窄。”
肖钢指出,超募概念出现有特定时期原因,随着发行上市和发展,除固定资产投资外,也会有其他资金使用需求,如补充资本金、偿还银行贷款以降低资产负债率等,部分生产企业还可能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这些用途都会改善企业整体经营能力,有利于企业发展,不一定要投资于固定的基建项目。
“我们现在确实在研究。”肖钢表示,“把固定资产投资和募集资金强制挂钩的做法不是很合理。公司上市筹集资金是为了发展,有的还准备在未来进行一些兼并和收购,储备一些资金也是合理的。但是,我国缺乏成熟的市场机制,又担心公司圈钱,这些问题怎么改,我们现在正在研究。”
T+0或选部分蓝筹试点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T+0制度,肖钢介绍,我国曾在上世纪90年代实行过这一交易制度,但最终因投机过度被叫停。事实上,T+0制度只是交易方式,优点、弊病同时存在。一方面,可增加股票交易活跃度,给投资者及时纠错机会;另一方面,因我国股票历来换手率较高,有可能引发过度投机。多年来,两方面意见争论激烈,没有达成共识。
他透露,证监会对境外市场T+0制度做了研究,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曾走过放开再关闭的路子,近年又重新允许T+0交易,但参考这些市场可以看到它们进行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操作T+0,也不是任何股票都允许T+0交易,有一定范围的限制。
肖钢表示,现在证监会还在论证T+0制度实施的可能性,尚未决定是否推出,“什么时候推出还不知道。鉴于历史上开过又关闭,我们态度审慎。如果将来要开也不会是全部放开,恐怕会有一些条件和范围进行限制。”
他在回应市场关于T+0制度可能会率先从蓝筹股试点的传闻时说,“蓝筹股现在交易不活跃,如果要推出T+0制度可能会选一部分蓝筹股进行试点,但这些问题还在研究之中”。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