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型租金直降2000元
“好消息,离育翔小学、三帆中学都近,南北通透大两居,房东首次出租,全新家具家电,现在大降价,租金区域最低,只租6500元。”上周五,一家中介的经纪人小孙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促销味儿”很浓的租赁信息,想借着周末把房子租出去。
“这套房子比之前降了多少?”看到这条信息,记者马上致电小孙。
“之前一直挂7000元,没租出去,快到年底了,房东担心更不好租,急着租出去,就降了500元。”小孙说。
“这一片儿不是挺好租的,房东挂了多长时间?为什么没租出去?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记者追问道。
“挂了一个半月了,没什么问题,就是房东刚装修完,房间可能略有味儿。”小孙这样解释。“其实,这套房要是在六七月份挂出来,这个价格一个星期肯定能租出去。”
仅仅相隔两月,市场一下子就降温了。
“今年上半年,随着房价上涨,租金涨得也很明显,特别是新风街1号院,80平方米的两居能租到8500元;120平方米的三居室,报13000元也有人租。但现在,二居室降了1000元;三居室降了2000元。”小孙介绍。这个降幅让他也感到很惊讶,他在这个区域干了3年了,但这么大幅度的季节性降价,以前从来没见过。
北二环学区房3个月没人租
记者从链家网上看到,租金有所下调的,不止育翔学区。西城的实验二小、161中学附近,以及东城的青年湖小学、府学小学等学区周边租金都有下调。
“您看,带‘绿箭头’的,都是房东降价的。”北二环安德路上,链家地产一个门店的经纪人小董指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小箭头”介绍说。
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套降价降到6500元的二居室,位于西师附小附近,已经挂了3个月,近40人看房,但还没有租出去。
“现在两三个月没租出去的房子不少见,主要是房东习惯涨价了,开始报价都很高,而且一直扛着不降,直到空两个月没人租,算算还不如降价租合适,才肯降。”小董已经深谙房东的心理。
所以,现在一些新房东刚报价时,价格还是很高,小董也只会象征性地建议房东降一点儿,但不会说太多。“说也没用,房东不信。他房子空一段儿时间,他自然主动降了。”
部分经纪人一月没成交
“七八月份,我们店里的租赁经纪人基本都能成交3套以上,但现在做的好的,能成交三四套,一些经纪人一个月也成交不了一套。”在东城和平里一小附近,一家中介门店的店长小朱告诉记者,他们店11月份的租赁成交量比七八月份减少了一半左右,租金也降了不少。
与学区周边相比,其他区域的租赁市场虽然也进入淡季,但降幅却还没那么明显。余女士在东五环外朝阳新城有套80多平方米的二居室,上周刚刚换租,租金还略微涨了点。
对于为什么今年这个租赁淡季,一直有刚性需求支撑的学区周边降幅较明显?“主要是上半年,学区房房价上涨明显,区域租金也跟着大涨,涨得太高了。而这些房源多是常年出租的,房况较差,很多人觉得高价租这样的房子不值,能不租就不租了。所以过了七八月份的租赁旺季,成交量一下子就减少了,租金挺了两三个月,也挺不住了。”经纪人这样分析。根据往年的惯例,租赁淡季要持续到春节后,但今年春节后,学区周边租赁市场是否能像地铁周边那样迅速复苏,他们均表示,现在还不好说。
11月北京楼市继续量跌
11月,北京楼市延续着量跌的态势。综合我爱我家、中原地产等中介机构的数据显示,11月全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单月成交2680套,环比下降20%,同比跌幅为32.8%。
统计显示,11月,全市一、二手房市场均延续着成交量继续下滑的态势。其中,全市新建商品房住宅单月成交2680套,较上月减少了20%,为今年以来除2月份的最低值。而全市二手住宅共成交19369套,环比10月份下滑7.54%,是9·30新政后北京二手房市场的连续第二个月下滑。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调控的执行令二手住宅市场降温迅速,购房者心态和交易量都在逐渐回归平静。随着交易量的萎缩,目前业主端的报价已经开始松动,议价空间普遍增大。未来北京二手住宅交易量还将继续回落。
不过,尽管11月份商品房住宅成交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成交均价仍然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40672元/平方米。倒是二手房,成交均价出现了微降,达到4.45万元/平方米。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表示,从未来的走势看,新房市场由于供应少、高端化,价格恐怕会保持稳定,不会出现较明显的下调。但二手房市场中,成交量的持续低迷极有可能带来价格的下调,尤其是前期涨幅过快的区域,调整幅度可能会很大。
- 调控高压持续逾两月 中国多地楼市销售跌至18个
- 11月二手住宅成交跌破2万套
- 房地产将迎来巨大变革 这个行业还会好吗?
- 11月杭州楼市量价齐跌 价格创近两年来最大降幅
- 美媒:中国楼市交易量明显下降 拐点或几个月后出
- 互联网中介寒冬之困:收缩战线裁员降薪 没家底不
- 开发商高价买地热度难退 楼市调控仍存空间
- 楼市3轮调控层层递进 热点城市成交缩量
-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明年楼市总体将平稳回落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