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it发布的最新全球PMI为49,滑至荣枯线之下。这是英国退出欧盟公投之后的第一个全球性前瞻指标,指向世界经济在秋季进入温和衰退。从月度数据分析,不仅欧洲经济会出现明显的下滑,中国和日本经济也缺乏增长的动力。全球火车头美国的消费情绪尚佳,但是投资乏力,房地产回软。全球范围内出现短周期下挫的机会在上升,可能对国际贸易构成进一步打击。自从雷曼事件演变成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中气虚弱。这个与各国在结构改革上裹足不前,一味通过货币扩张来提振经济有关。经济的元气没有得到真正的恢复,GDP数字仅仅依靠货币幻影来改善,复苏当然难以持续。
近来以IMF为首的跨国组织和一批经济学家,呼吁通过财政刺激来稳定经济增长,弥补货币扩张的不足,这是一个新的趋势。自从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各国一方面通过QE政策维持经济和市场运行,同时欧美各国力行财政紧缩政策,修补公共财政赤字带来的经济失衡。财政收缩对改善公共收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引起了经济的阵痛,拉低了增长,增加了低端收入阶层的生活压力,更制造出社会动荡。经济学家希望借舒缓财政收缩,来重塑经济活力,维持社会稳定。这个建议迎合欧美政府的意愿,也较容易被选民接受,在财政失衡得到控制的今天,财政政策重新启动的机会不小,只是力度上慎重一些更能得到德国和美国的主流精英的认可。在QE的政策效应日渐低落之际,相信中国和日本也有更多使用财政政策的机会。当然,财政扩张如同货币扩张,对实体经济有一时的舒缓作用,但是无法调整经济间的结构关系,也很难打造出可持续的增长。笔者相信要想重振经济,唯有下决心求改革,不过政策重心转一转基调,对市场信心还是一件好事。
- 万科:国有民营退场太晚 但真的该退了?
- 万科案的监管者该管什么?该怎么管?
- 贾康:供给侧改革如何支撑中长期慢牛行情?
- 曹凤岐:宝能万科股权之争的思考与启示
- 中国下一步是追求高收入还是占领制高点?
- 宏观调控应“稳”字当头
- 如何防范中国式流动性陷阱
- 央企瘦身为何动真格:瘦身健体才能做强做优做大
- 电子发票困局:动了谁的奶酪?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