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理直气壮,宜家的两副面孔令人出离愤怒:标准竟成了宜家刻意规避责任的理由。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就和宜家聊聊标准: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你的标准是什么?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在你的企业准则中又是何地位?
事实上,“杀人柜”召回事件,本不应是标准之争。面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宜家本应一视同仁,并对自己的产品坚持统一的标准,而非看人下菜碟。标准或有高低之分,生命难道还要区分国界吗?安全隐患不会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在北美已经造成儿童伤亡,说明在全球其他地方同样存在风险,这其中就包括中国。以“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为拒绝召回而代言,这背后的潜台词似乎在说:“你标准低,你怪我咯?”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是宜家在全球增长最快速的市场,2015年宜家在中国销售额达到了105亿元。目前中国共有18家宜家商场,其中8家位列全球十大之列。可以说,中国消费者是宜家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消费群体。都说消费者是上帝,可面对给自己带来可观收益的中国消费者,宜家有什么底气 “耍大牌”?
产品标准是基本规范,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产品安全。产品标准滞后,是政府部门的失职,但明知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仍拒绝召回,就是企业的“忘本”。牛奶里没有三聚氰胺检测指标,并不等于可以往里头掺入三聚氰胺。即使“杀人柜”符合我国标准,但有可能致死儿童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宜家理应主动召回,这不仅事关一家企业的商业道德,更关乎对消费者生命的敬畏。拿标准不同说事儿,不只是推卸责任,更是拿消费者的信任和自家的商誉做赌注,如此做生意无疑是自毁品牌形象,终将行之不远。
宜家在召回事件中的双重标准,只是众多外企在中国市场行为的一个缩影。很多知名的跨国企业,都在中国市场实行着“中外有别”的两套政策。国人用着比国外更贵的苹果手机,喝着更贵的洋奶粉,开着更贵的进口汽车,却在产品召回时,成了总被“遗忘”的群体。中国的消费者,花了更多的钱,却反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服务。
一方面,我们的确需要反思标准和制度的缺失,政府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吃一堑长一智;另一方面,对敢于以符合国标为借口、拒绝履行应尽责任的企业,同样不容放过。为了利益罔顾中国消费者权益,钻法律空子,此风不可长。
- 宜家拒绝在华召回“杀人柜子”深陷舆论漩涡
- 宜家中国召回7617件安全门 仍未在中国召回“
- 冰箱认证国美首发 品质家电市场前景广阔
- 宜家在华召回部分进口帕特鲁安全门 存在安全隐患
- 宜家被约谈后仍不召回“夺命抽屉柜” 仅愿免费提
- 彩电企业做白电没有一家能进入前三,创维会是例外
- 宜家“夺命抽屉柜”召回仅限美国、加拿大,中国依
- 信中利·海尔家居智能家居基金战略合作成立
- 涉儿童安全问题 宜家召回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