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称,万科连续两个交易日(2016年7月4日、7月5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及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万科对有关事项进行了核查,其中,根据公司股东、宝能系下深圳钜盛华的反馈,其于5日购入万科A股股票7529.3万股,占总股本的0.682%,本次购入后,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万科股份数量占万科总股本的24.972%。
这也意味着宝能系若再增持0.028%的万科A股,即触发第五次举牌。根据万科A当日股价计算,宝能系总耗资14.9亿元。
有分析称,今天(7月6日)是万科A是否开板的关键交易日。按照此前机构的预测,万科A将有2-3个跌停,意味着第三个交易日(7月6日),跌停将会被打开,届时该股将产生剧烈波动。
“持股25%”的后果
按照深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万科7月5日总共成交了19906万股,而钜盛华买入了7529.3万股,占到了当日万科成交量的37.82%。
根据《证券法》第四十七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但是,证券公司因包销购入售后剩余股票而持有5%以上股份的,卖出该股票不受6个月时间限制。
《证券法》还规定,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违反本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买卖本公司股票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这也意味着,宝能系从7月6日开始的6个月时间内不能卖出。
另外,《证券法》第八十六条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5%后,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两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目前,宝能系持股比例为24.972%。这也意味着宝能系持股比例达到25%时,仍需公告并且公告后两日内不能继续买入万科A。
万科A尾盘遭巨资扫货
连续两日一字跌停后的万科A,昨天报收于19.79元/股,此前一天其报收21.99元,而2015年12月18日万科停牌时股价为24.43元/股。
昨天,万科A开盘后延续上一交易日一字跌停态势,早盘成交清淡,集合竞价卖单为1.61亿元,此后均为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之间不等的小额卖单。
与4日跌停、成交不到1亿元不同,令市场意外的是,万科A尾盘上演大额资金扫货。
14时45分左右,资金突然加速涌入,首先是一笔4.84亿元的买单赫然出现,紧接着第二笔买单金额突然增加至10.4亿元;14时46分前后共有两笔10万手以上大单,此后犹如打开豁口般不断有几千手买单出现。
尾盘集合竞价阶段,万科A共成交460381手,成交额超过9亿元。截至收盘,万科A仍有超500万手卖单封板,该股全天成交近39.39亿元,换手率为2.05%。
根据深交所盘后公布的数据,当天有两大机构专用席位买入万科A,分别为11.874亿元和3.03亿元,合计14.9亿元,这恰与宝能系增持7529.3万股所需总金额一致。
抛售万科A的主要还是机构,当天前五的卖方中,机构占得4席,卖2、卖3、卖4、卖5席分别卖出7.30亿元、2.70亿元、1.98亿元、1.98亿元,合计13.96亿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万科A7月5日的换手率为2.05%。据《证券时报》引用的数据宝分析认为,在近1000次连续跌停个股事件中,开板前一交易日换手率超过2%的不到7%,即便在股市暴跌期间,连续跌停后到日换手2%之后也会中途开板。
也就是说,大概率的是,今日万科A即便跌停,也会在盘中打开。
颇为戏剧性的是,在H股上市的万科企业则在连续两日大涨后转升为跌。尤其巧合的是,5日14时45分左右,该股出现了跌逾1%的V形缺口。不过,截至A股收盘,万科企业报16.42港元,温和收涨1.23%,前一个交易日,万科企业大涨6.71%。
新华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在万科A股跌停的情况下,因港股估值较A股便宜,部分卖出A股的投资者买入港股对冲,同时万科6月份销售情况显示其基本面强劲,多重原因提振万科H股股价。
- 诡异的增持:宝能系又买万科A,差点碰“持股25
- 再添“弹药”!宝能系6月份发债将近300亿元
- 凯路仕低位频现巨量成交量,或暗藏玄机
- 豌豆荚分发业务并入阿里移动 双方均未透露具体交
- 上海电气实施完成增持上海机电365万股B股
- 携程10年增长11倍 回报率远超苹果公司
- 后期整合不力 多家公司并购资产成为战略弃子
- 华凌与法兴银行集团就收购格鲁吉亚共和银行签订初
- 花果金融打造“消费金融+融资租赁”跨界的新模式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