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本身就在探索期,就算有些企业还没有很好切入现有的问题领域,也不能说明就没有希望、没有未来。”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移动医疗创业人士表示了不同意见。
“平心而论,现在的移动医疗企业创业确实太虚太浮,所以我同意马海平的看法,距离现实越近的企业,也就是距离成功越近的”。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引发争论的马海平在2014年7月创立了一呼医生,这家企业现在是业内最活跃的移动医疗创业公司之一,其平台注册医生已经超过了20万,在国内在线预约挂号领域名气很大。而前百度、万达电商高管出身的马海平也向来以爱说敢言著称,并且经常自己动手撰写行业分析分章,颇受业内关注。
在当天的企业峰会上,马海平进一步解释了“不解决看病难就是耍流氓”的观点,他说:“移动医疗整个行业迟迟没有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可能是和之前的路走的太浮躁、太理想主义、太不接地气儿都有关系,看似五花八门,如果实际中对解决用户的痛苦没有帮助,谁会用你呢?所以我给自己也好,看行业也好,定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没有解决‘看病难‘’这个大问题的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如果没有让用户的就医康复变得更简单方便,那我就可以判断,这种创业缺乏价值。”
马海平还表示,目前移动医疗领域最稀缺的资源是专家资源:“互联网并不能解决医疗问题本身,解决问题需要“人”的因素发挥关键作用,说到底就是专家资源是核心资源。为了聚集专家资源,一呼医生一直在做中国最大的医生经纪人集团,现在我们有20万专家,我们为他们提供多点执业的保障、提供市场化的资源匹配,提供高端咨询的业务空间……还有很多,我们想尽办法为专家服务,只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输出更多的优质服务。在分级转诊和自由执业即将大行其道的未来,得专家者得天下。”
记者在现场问马海平,今天释放激烈言论是否针对竞争对手,马海平表示,移动医疗行业其实没有竞争,因为“实际的状态是没有模式,各打各的,没有竞争。如果说有竞争对手,应该说是原生的移动医企和试图染指移动医疗行业的BAT巨头的竞争,它们还想用上一代的电商模式、导流模式来统治这个市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形成以需求为入口的,能一站式解决用户第一层级就医需求的平台,大家可以想象成类似携程的模式,但它在本质上是在商业模式上挑战BAT”。
资料显示,一呼医生曾经在今年初被卷入“卫计委叫停加号”事件,一度登上央视焦点访谈,成为引发争论的“现象级”企业。这轮风波曾导致大批移动医企暂停甚或关闭预约挂号业务,但马海平坚持这一业务方向的正确性,只是将医生的出诊单元从公立医院迁延到非公立医院,事后证明这一转型规避了风险而且市场也十分认可,一呼医生也因此得到一次快速超越的机会。
- 中国原创新药首授权发达国家 寂寞十二年终于获批
- 中国生物医药驶入快车道 辉瑞一期斥3.5亿美元
- 珍宝岛药业计划在“药材之乡”筹建中药材商品交易
- 揭晓莆田系医院厦门眼科中心:体系巨大 享受超级
- 厦门眼科中心:一家莆田系医院的成长史
- 辉瑞全球第三个生物技术中心落定杭州
- 华润医药整体上市计划启动 医药商业版图浮现
- 医药O2O融资寒冬 仁和药业39亿募资金额大缩
- 泰尔制药屡陷风波 生产日期造假遭遇投诉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