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记者从辉瑞中国官方获悉,就在前一天,辉瑞旗下全球第三个、亚洲第一个生物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已经在浙江杭州正式启动。据称,该项目一期投资达3.5亿美元,是近8年来辉瑞于海外市场最大的投资。
利用海外资金投资
辉瑞方面向记者表示,按照规划,这一新技术中心项目将运用GE医疗的KUBioTM模块化生物制药解决方案,在这一方案支持下项目的建设时间将从常规的3年缩短至18个月,预计2018年竣工。
据浙江当地媒体6月28日晚间报道,未来,辉瑞计划引进其研发的两个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用于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今后,辉瑞还将增加投资6亿~8亿美元,新引进创新单抗生物药和疫苗类产品。
在解释这一布局时,辉瑞核心医疗集团总裁杨宇瀚表示,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医药产业发展以应对不断出现的诸如非传染疾餐人口老龄化等公共卫生挑战,也在鼓励本土和外资企业对医疗卫生及研发创新进行投资。
根据本月发布的《2016~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我国生物制药销售额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外资占据了6个席位,前五则完全为外资企业垄断,分别为诺和诺德、罗氏、赛诺菲、诺华和默克。不过,其中并无辉瑞的身影,其亦不在前十之列。
对此,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认为,辉瑞此次投资,并不仅在于其本身在中国这一领域的销售情况,更多在于如何利用海外市场的资金。“辉瑞近两年海外的资金量很大,这些资金回归美国要缴纳很多税费,所以它是两步走,一是收购,二是投资。”
2014年,辉瑞曾试图收购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但由于价格未达成一致而告终,此后转向葛兰素史克亦未果。今年4月,其同艾尔建的世纪大并购也因美国财政部最新出台的打击“税负倒置”政策终止。所以,在中国,辉瑞走了更为稳健的一步:对区域市场的研发生产加码。
中国的医药行业市场非常之大,尤其目前正在推进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所以,外资药企要么考虑和中国企业合作要么考虑在中国投资。”
生物医药前景看好
在业界看来,外资药企斥资建厂,除了消化海外资金外,其另一原因则是看好中国乃至全球的生物医药发展前景。
“作为全球制药领域重要的市场方向,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增长最快的药物中70%以上是生物药。”日前,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ieran Murphy告诉记者。
根据国际权威医药咨询机构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MS Health Inc.)统计,2014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已达到2140亿美元,市场占有份额也从2001年的10.5%增长至2014年的21.3%,正以高于全球制药市场增长的良好态势蓬勃发展。
就中国市场而言,来自机构的研究报告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一直保持年均15%~30%的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
发布的前述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制药行业正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新版GMP对制药企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格局,目前国内一些知名药企也开始进军生物医药领域。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常
基于此,生物医药正成为资本布局的新风口,精准医疗、细胞治疗等领域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机构涌入,企业也在加码进入。记者注意到,包括东阿阿胶、誉衡药业等在内的不少本土企业均在生物制药方面积极布局。
史立臣告诉记者,在生物医药领域,目前中国在研发上还是靠前的。“中国现在在生物医药研发上也有很多在研的重磅产品,和全球来看差距并不是很大。现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品还不太多,再过两三年,可能会大量上市,中国的生物医药也将进入爆发期。”
- 珍宝岛药业计划在“药材之乡”筹建中药材商品交易
- 揭晓莆田系医院厦门眼科中心:体系巨大 享受超级
- 厦门眼科中心:一家莆田系医院的成长史
- 辉瑞全球第三个生物技术中心落定杭州
- 华润医药整体上市计划启动 医药商业版图浮现
- 医药O2O融资寒冬 仁和药业39亿募资金额大缩
- 泰尔制药屡陷风波 生产日期造假遭遇投诉
- 药价虚高是如何形成的:海特生物销售费用占比超六
- 妙健康启动“MORE ECO”生态链计划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