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万科控制权之争,各种消息满天飞,在一片“倒王(石)”声中,有企业大腕站出来为王鸣不平,一些专家学者也力挺万科管理层,但挺大股东华润和宝能者也不乏其人。围绕万科事件呈现出的舆论多元化,无疑令其披上纷乱驳杂的色彩。
如今,万科之争已成为中国最具轰动效应的财经事件,连国外著名的《金融时报》也关注起此事,报道标题更有点吓人——中国万科董事会争端失去控制。“失去控制”之说显然言过其实,但争战的白热化之下,确实已显露恶斗端倪。
无论结局如何,万科之争必将成为载入史册的资本事件。而眼下要判定争战三方的是非界线却未必能一目了然。但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股权争夺大戏中,出场的几位“主角”皆有瑕疵与疏漏。
核心主角、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自不必说。他是万科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然而,伴随企业做大,王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却渐渐迷失和错位。他口口声称是“职业经理人”,但内心里却以“老板”自居——世上有哪位职业经理人拿着高薪却放下企业去长年游学、登山?因此,宝能质疑王拿高薪却长期脱岗的说法并非吹毛求疵。
也正因为骨子里的“老板思维”,才使得王敢于对股权收购者说不,敢于越过第一大股东引入新盟主。作为打工仔的职业经理人,王和万科管理层的强引“外援”显然是越权越位之举,不仅得罪两大股东,而且将自己逼入难以回旋的死角。
宝能是万科战事的挑起者。不论宝能前世如何,其收购万科的行为都属正当,即使有人质疑其资金的高杠杆来源,但只要法律未禁止,便不能说违规。只是,当宝能提出罢免万科全体管理层时,其非理性的意味已显露无遗。这是因为,万科的品牌美誉与管理层息息相关。赶走核心管理团队,万科还剩什么?因此,此举受到交易所“问询”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华润是被称为“最理性”的一方。然而,万科今次的股权之争,却不能说与华润毫无干系。华润坐拥万科第一大股东长达16年,却始终对其股权治理无所作为,自身占股仅一成多,从而为今天的股权大战埋下祸根。当宝能系强势闯入时,华润不仅处处被动,居然还与利益争夺方上了同一条船,其背后有何交易?是否一致行动人?同样令各方质疑。
争战至此,王石及万科管理层可谓已先失一局,但若万科输了,华润与宝能就一定会赢吗?这确实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网上流传着角逐各方在暗中较劲的招数。从竞争的角度这亦属正常,资本争夺向来残酷无情,但请切记,资本市场既竞争更要讲规则,而且必须利他。利己要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否则,损人的结果很可能是“一损俱损”。
王石“不做资本奴隶”的情怀固显浪漫与幼稚,但资本的蛮横与霸道同样也常铸大错。资本市场的利益要靠规则保证。企业家精神与资本意志都需不忘规则,否则,一味意气用事或不顾一切的恶斗,最终很可能是没有一个赢家。
- 除了请愿万科员工还能做些什么
- 创新层企业明朝万达公布上半年营收预增近2倍,同
- 创新层企业上讯信息再获发明专利证书
- 万科控制权之争:宝能并未能证明王石违反董事信托
- 吃饭行情将因为国企改革再添筹码
- 诱欺诈、窃隐私、造山寨——问题APP还能“任性
- 机构推进实名制各施其招,消费者为何犹疑不前?
- 跟着索罗斯混你会输得更多!
- 天星资本大幅减持东电创新,后者股价创17个月以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