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需求不振、订单下滑的苦日子过去了?
深圳小企业主曾明对本报记者表示,“企业搬去东南亚国家,虽然说会降低用工成本和租金,但是需要考虑政局的因素,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困扰,比如说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工人加班意愿不强等。”
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被深圳这些企业主视为理想的迁入地——厂房租金和人力成本相对便宜,且距深圳只有两三个小时车程,物流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但东莞也不是万能的。随着珠三角经营成本的整体上升,东莞的一些企业主也在考虑将厂房搬到租金更便宜和人力成本更低、用工更稳定的内地城市。
东莞一自动化设备制造商陈铭有限公司。2014年9月,中兴通讯斥资百亿在广东河源建研发生产基地。2015年11月,比亚迪与广东汕尾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6个项目。
今年5月份,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在2015年成为东莞营收和纳税第一大户的消息传出来后,引发了外界对深圳制造业的忧虑,“华为跑了”、“中兴跑了”等言论甚嚣尘上。
随后,深圳市市长许勤公开澄清。据媒体报道,5月29日,许勤表示,中兴、华为等企业不仅为深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更是深圳对口支援广东东部地区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但是华为、中兴不会离开深圳。
宋丁也认为,大企业将制造环节迁出深圳,是重新进行战略布局和产业调整的结果,也有利于珠三角区域的整体发展。“珠三角内部整合的最大好处是,充分利用原有的产业平台,企业腾笼换鸟的成本低,政府政策的落实也非常快。”他说。
城市定位谋变
2008年,广东开始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即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腾出产业调整、升级空间。
由此,当地政府对东莞市的战略定位也发生了变化。
2015年,东莞市明确提出了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东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罗永峰说,从“世界工厂”向“制造名城”的转变,就是从来料加工型、生产车间型向创新驱动型、品牌生产型转变,是更加注重品牌化、科技化和美誉度的产业链转型升级。
而深圳,在土地资源紧张和工业“肥水”溢出的背景下,究竟是该坚持以工业为主导,还是应该转向服务业?
几年前,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刘国宏曾经就深圳企业出现外迁趋势做了一项调研,“最后政府还是认为应该牢牢抓住制造业的优势”。
尽管没有大力扶植,深圳第三产业发展势头依然迅猛。
深圳本地有一种意见认为,2020年,深圳的第二产业比例可能下降到35%以下。而如果第二产业比重降至35%以下,意味着深圳的产业发展变得不均衡。
刘国宏认为,经济孵化是个天然的过程,与深圳GDP总量接近的新加坡工业比重已经跌到了25%。“一味地说保留工业用地和工业体量,是不现实的。但从城市的健康发展角度而言,深圳市政府还是要维护一定的工业体量,还会向工业有比较多的倾斜。”
- 河北承德官告民 被告遇“阴阳判决书”
- 说好的涨养老金呢?只有上海地区真涨了
- 人民日报头版关注重庆GDP:有取舍有作为有未来
- 外媒称在深圳找到中国未来
- 党报:两公司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为负面并不
- 深圳转型绿色低碳发展 帮助推动全球可持续化进程
- 周永康之子周滨一审获有期徒刑18年
- 扶贫频现“微腐败”黑手 网友:用刚性制度铲除扶
- 马云:OEM面临新模式 不能用假货问题简单的否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