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带手机被劝退看科技改造课堂之路
2016-6-14 10:30:1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对手机的全方位围剿,抑或将手机奉若神明,其实都走向了极端,必须寻求一个真正的平衡点。而要想真正让学生与前沿科技产生共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手机,为何有的学校爱有的学校恨
小小的一个手机,却直接折射出学校之间的差异究竟有多大。去年6月,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管理基础与实务课程杨老师就让大一学生见识到手机究竟有多大魔力。“学生爱玩手机,那我就用手机上课,让他们玩个够。”为此,杨老师开始研究新媒介,开设微信公众号,用微信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发送漂流瓶,或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发送课堂照片和内容,不玩还不行,计入平时分。
但像这样对手机持开放态度的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是对手机的严格管控。今年3月初,河北沧州一中12名高中生因在校携带或使用手机陆续被劝退。甚至在教育局介入调查之后,
沧州一中微信公号还就此事件发布声明称,维持对12名违纪学生的处理决定。此外,广西、江西等地都曾有学生因持有手机,被学校开除事件。
有的学校爱手机,是认为手机已经非常普及。通过手机上的教育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不过我们应当看到,这样的学校往往是大学。绝大部分学校恨手机,是觉得手机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也会影响到学校日常管理。为了给自己树立威严,就拿带手机上学的学生开刀了。
在线付费课堂火 现实课堂闷 到底有无别因?
其实,手机只是学校、老师认为某样事物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缩影。在很多年以前手机尚未出现时、小纸条、课外书、玩具等,都被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无用之物。似乎是约定俗成的,手机也没能避免这一厄运。长久以来,这些无用之物被认为会让学生在上课时分心,最终影响到学习成绩。数十年来,同样的理由一直禁锢着学生。
然而,时代、科技发展至当下的地步,传统教育依然是老师、学生共处教师,言传身教的模式,难道就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除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以外,传统教育相比在线教育等新模式已经没有了领先之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的授课课程、花样百出的教材等,成为在线教育的杀手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的同时,也让自己越来越火爆。
虽然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分心情况,但在线教育依然是利大于弊。尤其是在现实沉闷课堂的衬托下,在线教育更显得丰富多彩。手机作为在线教育的一部分,其实也是对现实沉闷课堂的一种无声反抗。
智慧教育别只是技术展示“博物馆” 更要成实用品
三星、松下、AMD、Intel、AOPEN、希沃、LG、飞利浦、NEC、鸿合科技等IT大巨头都在深入做智慧教育产品,带动着全球教育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曾经我们也大喊着让科技进入校园,但这么多年过去,校园科技除了停留在多媒体教学之外,似乎再也没有其他进展。
让人无奈的是,智慧教育产品、在线教育等原本应该与传统教育相互交融,衍生出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如今前两者却成为了后者的一种简单补充。甚至很多点读机等产品的流行,也只是因为与成绩挂钩才大卖。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其实就是传统教育模式对科技产品的一种潜意识里的恐慌。或许,我们应该加快前进的脚步了。即使依然不让学生使用手机,起码得用更好的教育方式将学生的心留在课堂吧?否则,能禁得住手机,却依然禁不住学生的心。
- 央行大放水,手中的人民币将更不值钱
- LinkedIn被收割,Twitter特斯拉等
- 马光远:最严“奶粉新政”能让中国婴幼儿喝上放心
- 毛尖:论外遇的重要性
- 如果民营企业等进入电信行业,资费是否会便宜很多
- 把LinkedIn收入囊中,微软的社交网络之路
- 穆雅斓被扒原创视频抄袭,网红变网抄怎么破
- 刚做市即踩炸弹!新三板企业锐英科技总经理被刑拘
- 比引导资金入市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件事!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