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大放水,手中的人民币将更不值钱
2016-6-14 10:28:5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可见,央行放水的势头从来就没有改变,只是稍有减缓。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今天,各国央行都开启了“放水模式”,以邻为壑,转嫁矛盾。欧洲央行正在担心英国退欧公投,未来不排除将准备投入大量的流动性来紧急应对英国可能的退欧。俄罗斯央行降息0.5%,将关键利率从11%下调到了10.5%,俄罗斯央行早已不堪重负,能忍到现在相当不容易了。韩国也央行突然启动降息,下调基准利率0.25,创下了历史新低。在此大环境下,中国的央行也不能幸免,开启了放水模式。
6月初,央行对14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080亿元,其中3个月1232亿元、6个月115亿元、1年期733 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75%、2.85%、3.0%。这是央行年内第七次开展MLF操作,这种释放中期流动性的方式被称为变相降准。这是上半年整个人民币货币放水的一个显著征兆。
可是,为啥央行放水,但也没见你手里多了一毛钱呢?原因在于钱不是流向你的手里。过剩的钱都去哪儿了?答案是落在了持有资产的人手里。货币发行增多,初衷虽是刺激经济,但首当其冲的效果却是各类资产猛涨。今年房价迎来一波上涨热潮很大程度上也是拜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赐。关键原因还是市场上的钱太多了,没出去。于是钱纷纷往债市、股市、楼市里边涌入。资产价格因此大多都上涨至数月以来的高位。资产荒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越宽松,资产价格上涨就越快。
所以产生了一个矛盾现象,我们国家一方面是广义货币增速很快,新货币被大量投入市场;另一方面,我国却陷于流动性匮乏的困境。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什么没有增强流动性呢?原因在于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不动产领域成为了货币中转站。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而北上广深涨价趋势最为明显,平均涨3%,最高6%。我们的M2增速最近一直维持13-14%,对于普通老百姓和企业家而言,当下的最佳选择就是投资房地产或者优质的股权资产以抗通胀。
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2016年1-5月的新增贷款有多少进入房地产市场?算算至少有一半。货币和贷款并没有流向其应该流向的实体经济和企业,这就造成了和货币供应的“冰火两重天”。辛辛苦苦忙一年,年底一算没赚钱。这是实体经济的惨淡光景。它直接造成了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旺,流动性不足。
而在房地产等非实体领域,流动性却明显过剩。资产泡沫越吹越大。在流动性陷阱中,传统货币政策已经失效,央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都会被人们沉淀到房地产中,而不去直接投资实体经济和消费。长此以往,致使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对债市,由于人们风险偏好很低,倾向于持有流动性好的短端投资,造成短端利率接近零,而期限利差、信用利差难以下降。对股市,由于人们投资、消费意愿低,陷入长期低迷是必然趋势。
实际上,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了房地产业的“寄生产业”。放水之后,钱先流向房地产,在确保基本盘的基础上,再通过投资流向实体经济。房地产已经成为了在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一个节拍器和避风港,起到调节经济的衔接作用。不放水,实体经济会首先扛不住的,想想沿海一带倒闭了很多外贸企业和代工厂了。如果央行不放水去振兴经济,先死的是实体经济,最后才会轮到房地产吃紧。
为什么手里的钱越来越缩水?不是因为货币超发,而是因为流动性陷阱:超发的货币没有流入实体经济,流向了房地产,这造成制造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形成成本推动型与输入型通货膨胀,从而掠夺普通人的财富;第二,由于流动性持续向资本市场输入,造成资产溢价增高,加大了普通人的投资难度,投资无门;最后,当进入房地产的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向消费市场释放,形成全面的价格上涨。在这个过程中,普通百姓那点可怜的工资无处避险,其收入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因此越来越穷,成为了货币流动性陷阱的牺牲品。
- LinkedIn被收割,Twitter特斯拉等
- 马光远:最严“奶粉新政”能让中国婴幼儿喝上放心
- 毛尖:论外遇的重要性
- 如果民营企业等进入电信行业,资费是否会便宜很多
- 把LinkedIn收入囊中,微软的社交网络之路
- 穆雅斓被扒原创视频抄袭,网红变网抄怎么破
- 刚做市即踩炸弹!新三板企业锐英科技总经理被刑拘
- 比引导资金入市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件事!
- 挽救美国的-库卡交易需要可信赖姿态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