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现在,我们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吗?

2016-6-14 9:18:1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877年-1882年期间,担任清政府首任驻日参赞的黄遵宪,凭借在日工作期间的观察和了解,写下了《日本国志》一书。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通过天文地理、政法礼俗、工商文教、物产工艺等诸多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可以说,黄遵宪是近代向国人系统介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制度的第一人。

 

  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877年-1882年期间,担任清政府首任驻日参赞的黄遵宪,凭借在日工作期间的观察和了解,写下了《日本国志》一书。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通过天文地理、政法礼俗、工商文教、物产工艺等诸多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可以说,黄遵宪是近代向国人系统介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制度的第一人。

  从此以后,尽管中日两国关系充满了冲突和纠结,但中国人却自始至终的将日本认作为先进国家中的模范,希望学习它的成功之道。这不仅是因为,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在于日本是唯一一个跻身发达国家之列的非西方国家。

  不过,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日本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中国却相对而言在经济领域取得全球瞩目的成就,曾经在中国人间充满的那股向日本学习的风气,便开始出现了某种微妙的变化。有的中国人认为,日本人表面礼貌却难以掩盖对中国的敌视,因此应对其予以警惕;有的中国人则认为,日本早已陷于政治和经济问题中无法自拔,已没有资格再作为中国人的榜样。相比之下,那些认为应当继续向日本学习的中国人则少之又少。

  那么,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是否真的不需要再向日本学习了?亦或是,作为一个经济指标上迟滞的日本国仍有诸多方面,值得成为中国转型的榜样?

  事实上,早在30多年前,有个美国学者曾提过类似的问题。他就是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著名的东亚研究专家傅高义。上个世纪60年代,傅高义在日本居住了两年。未曾想,这两年的旅居生涯竟然让之前对日本“一无所知”的傅高义,一下子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日本这个国家使我大感兴趣,超出我要搞的社会学概论范围”,傅高义后来回想起那段经历时如此说道。正是凭借着这种好奇心,后来傅高义不仅对日本的中产阶级进行了专题研究,更是在1979年出版了一部全面描写日本社会的著作《日本第一》。

  同鲁思?本尼迪克特、拉夫卡迪奥?赫恩(小泉八云)这些西方学者不同,傅高义对日本的兴趣并不在于它悠久而奇特的文化,而在于作为一个二战中遭受重创的战败国、二战后美国军队的占领地,日本却能在战后迅速崛起,取得了许多西方国家都无法实现的发展奇迹。而且,傅高义还观察到,“这个国家固然资源贫乏,但在处理一个后工业化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上,却是出类拔萃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傅高义认为在世界上“日本是名列第一”。

  许多学者喜欢将日本的成功,归咎于日本民族的传统之上。他们认为,日本人之所以常常能表现出社会发展的奇迹,就在于其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就写道,日本能轻易地“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并且日本人对领导、父母和君主(统治者)的“忠”、“孝”是完全无条件的。正是这样极端的个性和传统,使得日本人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迅速调整自己的政策。

  我们不能武断地评判鲁思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但这种观察起码是浮于表面的。如果说日本在战后能够迅速摆脱战争阴影,并抛弃民族自尊心而忍受美国人的占领,将自己的发展中心完全转向经济建设,还算是与日本民族的传统性格有关的话;那么日本在此后的20年里持续维持着高速增长,就不能仅仅用文化因素来解释了。

  傅高义写作《日本第一》的时候,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且对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到七十年代后半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英、法两大老牌强国的总和,是美国的一半;钢铁产量与美国旗鼓相当,但钢铁业的生产效率比美国更高、更现代化;另外,在造船、汽车、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日本也占据绝对的优势。在这样的优势下,美国对日贸易逆差逐渐加大。著名智库波士顿咨询在分析日本的这种冲击时指出,日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日本的贸易保护措施,而在于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不如日本的商品。

  所以,傅高义才会指出,“我不得不相信,日本人之所以成功,并非来自所谓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而日本在这方面所呈现出的成就,正是值得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学习的重要内容。

  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起码体现在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包括:知识、政府、政治、大企业、基础教育、福利和犯罪控制。事实上,这七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三类制度:知识和基础教育体现出日本在教育、情报制度上的成功;而政府、政治和大企业的成就,则可以归类为组织制度上的成功;至于福利和犯罪控制,我们则可以将其看作是社会管理制度上的成功。

  毫无疑问,直到今天,日本在情报搜集和教育组织上的成就依然让我们印象深刻。日本人对教育的重视,不需要再多强调了。而日本研究所在情报搜集方面的能力却值得任何国家学习。傅高义指出,与美国最知名的那些智库相比,日本的研究所大部分都不太擅长基本调研,也缺乏创造性。这是因为日本智库的核心任务在于搜集信息,也就是“就某个具体的问题搜罗世界的最高知识”。它的目的不在于向决策者提供建议和结论,而更注重向企业家、官僚提供决策的线索和参考。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的智库更像是信息工具,而不是意见提供者。所以,日本情报制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强化了智库的情报搜集能力,而将决策的工作真正交给决策者自己来完成。这也就避免了决策者会对智库出现过于依赖的现象。

  而在机构组织方面,日本企业和行政机构看上去层级森严而且流动性很低,供职于其中的职员和公务员大部分都是“终身制”。于是,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机构制度会令组织陷入僵化,最后导致人浮于事。但傅高义却认为,在这种组织制度下,职员或公务员才会为了避免被制度边缘化,而更努力地奉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帮助机构实现发展目标。另外,在这样的组织制度下,职员也会对组织更加忠诚,职员之间也更加团结,这有助于长期规划和大型项目的实施。相反,欧美过于强调个人的组织制度,使得员工与企业或机构的利益很难保持一致,这也就不利于商品质量维持在高水平,长远来看,也就不利于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

  第三,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个亚洲国家,日本却难能可贵地在社会管理上同样实现了现代化。正如很多人所观察到的,日本无论在环境管理、社会治安还是城市规划上,都显示出强大的组织能力。尽管,日本也曾经历过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同样遭受着犯罪案件的困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的日本的确比大部分国家都要显得更干净、安全和井然有序。

  对于这一问题,傅高义通过研究日本的福利制度,而指出了日本在社会治理上的成功。傅高义表示,同西方政府不同,日本并未一味地建立统一的福利制度来为全社会托底,而是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敦促企业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以此来共同完成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在这样的系统下,政府毋须为社会保障承担过多的责任,企业也只承担自己应承担的那部责任,社会成员则大多可以通过工作来保障日常生活,即使是部分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开小卖部等工作来实现自己照顾自己。只有那些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才会得到政府的完全保障。

  而治安管理方面,日本同样的采取了控制和宽容相结合的制度。正如澳大利亚犯罪学研究所所长威廉?克利福特所称,“在日本的大城市里,有社会的纪律,对集体的忠诚,对地区社会的关心,这一切都约束了市民。”所以,当世界上任何城市的犯罪都在增多时,在日本却把宽容和统制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这就值得我们深思。

  傅高义对日本成就的总结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所作出的。3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格局俨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就在《日本第一》出版不到10年的时间,日本经济即遽然陷入了衰退。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未能走出衰退的阴影。就这样,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却反而扩大了。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国家的崛起,也逐渐开始在许多领域取代日本的地位。在整个世界格局中,日本的地位的的确确是在处于衰落之中。而这正是显示出,日本的发展模式本身也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或许,很多人会辩称,日本的衰退是由美国主导下的“广场协议”强压在日本身上所造成的。实际上,日本衰退的迹象早在“广场协议”签署前就已存在。其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在于它那早已僵化的经济制度,及其“老人政治”和“财阀政治”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这些因素才是日本陷入“衰退十年”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傅高义在书的结尾处已指出,任何骄气横溢、自大妄为的国家,总有一天都会迎来悲惨的结局。傅高义正是用古希腊悲剧里复仇女神涅墨西斯的故事,来警示日本和美国,那些骄傲自大的英雄,最终都获罪于因果报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在近三十年里所经历的从繁荣到停滞的经历,对今天的中国就依然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在它的身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它获得成功的要素,也能观察到让它最终在经济上陷入泥潭的“命门”。而对于这一切,我们如果不能谦虚地俯下身子,从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兴衰成败中吸取经验,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一定会陷入到涅墨西斯的诅咒之中。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937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国内智慧医疗行业风起云涌,移动医疗市

在“全民大健康”时代背景下,智慧医疗不仅是将医患、医务、保险等各医疗组成部分信息互联起来,更是优化医疗健康服务...[详细]

建筑垃圾处理产业蓬勃发展 潜在产值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往日令人头疼的建筑垃圾不再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详细]

淘金“中国制造”,占据机器人千亿级别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模式和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提高制造...[详细]

第三方支付跑马圈地,移动支付一飞冲天

时代进步,生活方式逐渐发生着改变,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机、包括网络、包括电子商务,甚至包括我们的支付手段。...[详细]

我国酒庄建设情况及发经营策略建议

一、我国酒庄建设情况中国的葡萄酒市场蓬勃发展,酒庄建设如火如荼。除了在国内投资建设酒庄外,部分投资者走出国门到...[详细]

中国风电行业领跑世界,海上风电发展空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