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百花洲派出所对端午节前对辖区三家销售粽子的餐饮单位秘密取样、送检。5月23日,第三方鉴定机构对这三家粽子店在售的粽子作出结论:渊明北路钟鼓楼菜场的“渔夫的故事”、建德观与步行街交界的“飘香粽子”非法添加了硼砂。
5月24日,百花洲派出所民警与东湖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依法对“渔夫的故事”和“飘香粽子”进行现场检查。在“渔夫的故事”,执法人员现场查获2瓶白色粉末状结晶物,老板娘黄某兰辩称都是食用碱,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才供认其中一瓶是硼砂。
“飘香粽子”的生产窝点在出新路24号,现场办案人员从窝点一个蛇皮袋里发现了一些白色粉末状结晶物,邓某花辩称是洗锅用的东西,却又说不清具体名称,最后只能供认是硼砂,并交代在包粽子的过程中非法添加了硼砂。
据介绍,不法商贩之所以在粽子里非法添加硼砂,目的是为了粽子口感更好,有弹性,不粘粽叶,同时具备防腐功能,第一天没卖完的粽子,加了硼砂,第二天卖相依旧很好。但硼砂毒性极大,妨碍消化,易引起多脏器蓄积性中毒,国家自1992年起禁止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非法添加。
6月8日,经过严格的抽样、送检后,第三方鉴定机构证实,邓某花、黄某兰生产销售的粽子里非法添加了硼砂。当日,邓某花、黄某兰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被依法刑事拘留。
- 配方乳粉新政10月1日起施行 “严”在哪里?
- 婴幼儿配方乳粉将提高准入门槛
- 国产奶粉要“春天”不能仅靠喊
- 中纪委:烟草专卖局“买官卖官”问题比较突出
- 北京海淀抽查高校食堂粽子供应 全部合格
- 食药监总局回应境外奶粉代购现象:部分是中企生产
- 食药监总局:“乳企大洗牌”说不实 103家企业
- 南北“稻香村”都是老字号 商标归属起波澜
- 广西狠抓出口食品“同线同标同质”拉动内需解外贸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