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经常能看到一种句式——“国产xx的春天要来了”。某档期内国产电影票房超过好莱坞大片,有人高喊国产电影的春天要来了;某企业自主研发一款操作系统,有媒体宣布国产操作系统的春天要来了……但所谓的“春天”,似乎并没来。
最近看到的新案例是“国产奶粉的春天要来了”,因为国家食药监总局8日颁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明确将对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实行注册管理。分析认为,此举意味着我国对婴幼儿奶粉的配方管理已升至药品监管级别,有助于国产奶粉走出寒冬。
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遭遇行业性的信任危机,信誉度降至冰点。过去8年中,遭重创的国产奶企一直期待市场回暖。当洋奶粉遭遇肉毒杆菌风波,新闻说“国产奶粉的春天要来了”;“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又有新闻说“国产奶粉的春天要来了”;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引热议,新闻上又见“春天论”……
奶企动辄用“春天论”自我宣传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一直在给大家吹“春风”。比如最近就有官员宣称,“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国民对国产奶粉的消费信心正在逐步恢复”“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费量也很好,中国市场很大,消费层次很多,市场上国产奶粉市场消费是购销两旺的”。
但是,一个行业要想有光明前景不能光靠喊,对一个有重大污点的行业更是如此。喊了多年的“春天”到底有没有来?我们不妨用事实说话: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5年间,我国乳粉产量从120万吨增至142万吨,但进口乳粉量近几年已从14万吨猛增至72万吨——2013年、2014年更高达97万吨、104万吨。
诚如一些官员所说,中国人热衷于从海外购买奶粉是“国人消费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但谁也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在购买奶粉时热衷洋品牌,不辞辛劳、不怕麻烦、宁愿多花钱也要给孩子购置进口奶粉,归根结底是一种“用脚投票”的结果,其根源在于对国产奶粉缺少信任。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是一种不太理性的态度,但奶粉安全直接关乎孩子的健康和生命,人们谨慎一些倒也无可指摘。近些年,我们确实看到了国产奶粉行业重振雄风的努力,也看到了职能部门越来越完善的监管体系,但实事求是地说,国产奶粉行业仍有不少乱象有待整肃,要彻底重获国民信任仍需时日。
我没有给国产奶粉行业泼冷水的意思,也乐见《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能严格落实。但必须强调的是,失去信任容易,修复信任关系很难,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做很多能让公众看到诚意的工作。与其频繁自喊“春天”要来了,不如认清此刻仍处“寒冬”的现实,背负着压力与期待前行。
- 中纪委:烟草专卖局“买官卖官”问题比较突出
- 北京海淀抽查高校食堂粽子供应 全部合格
- 食药监总局回应境外奶粉代购现象:部分是中企生产
- 食药监总局:“乳企大洗牌”说不实 103家企业
- 南北“稻香村”都是老字号 商标归属起波澜
- 广西狠抓出口食品“同线同标同质”拉动内需解外贸
- “六个核桃”被指拒收核桃至核桃积压 惹千万美元
- 菜价全面下跌 “一元菜”重现市场
- 粽子穿上“洋马甲” 西式快餐店又瞄准节日商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