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散户告诉你:猪价大涨被清退之伤 环保大势不可违
2016-6-6 13:55:22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土十条",环保政策再度加码。"土十条"明确,要强化空间布局管控。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要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预计随着各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各地禁养区划定及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将提速。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首度对产业的布局选址、环评审批、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等前置环节做出了规定,对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利用途径等环节做出了规定,明确禁止了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区域,即禁养区的划定。而实际上自从2013年开始,部分地区就已经开始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随之而来的就是禁养区内的猪场关闭、拆迁等工作。2015年4月发布的"水十条"明确规定,要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禁养区的划定或划定规划,而部分省份禁养区猪场的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比如浙江省。但禁养区内猪场拆迁完毕并不意味着猪场拆迁工作将告一段落,猪场不在禁养区内,也不意味着就是安全的。而近期,浙江岱山、衢州两地多名干部因当地猪场排污事件被问责甚至免职事件以及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亲自下猪场监督检查养殖场整治一事引发各界关注,也让大家看到浙江第二轮大力度的猪场拆迁行动已经悄然展开,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本轮的猪场拆迁重点已经不在禁养区内。
首先,简单回顾浙江第一轮猪场拆迁潮。
2013年初,黄浦江死猪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5月份开始,浙江省人大、省政府和省委接连召开了三个常委会,就畜牧业转型升级排兵布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畜牧业转型升级被提到了浙江农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
2013年9月,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从布局规划入手,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调减生猪饲养量400万头。其中嘉兴、衢州等养殖过载区域分别调减45%和15%;温州、台州猪肉自给率提高15%,宁波、丽水提高10%,其他地区保持稳定。各县则被要求于2014年3月底前,重新划定禁养、限养区,向社会公布。此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五水共治",农业部门首先要做好排头兵,抓好水环境治理。通过治水,倒逼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完成"生态农业、美丽田园"的涅槃之旅。
2014年上半年,浙江77个县(市、区)重新调整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关停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户4.3万个,完成目标任务的80.0%,涉及生猪存栏293.3万头。2014年9月底全省禁限养区内已关停搬迁养殖场户69597个,占应关停搬迁数的97.92%,涉及生猪存栏490.18万头。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生猪年末存栏730万头,年内出栏1316万头,分别比上年下降24.3%和23.7%。与2012年相比,生猪存栏下降45.4%,年出栏量下降31.9%。远超《浙江省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中提出的到2015年,全省生猪饲养量减少400万头的目标。
2016年4月11日,浙江农业水环境治理视频会议召开。会议明确,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全省范围内仅剩的嘉兴市15家计划关停规模养殖场的关停工作,同时,全面开展生猪散养户整治,完成生猪存栏50头以下养殖场户整治。浙江开始第二轮猪场拆迁潮,重点整治散户。
猪场排污不作为官员被问责免职
今年4月中,浙江岱山县岱东镇何家岙猪场超标污水直排问题被曝光,市渔农委、市环保局分管领导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岱东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副镇长被免除职务,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环保局)、县农林水利围垦局相关4名负责人行政记过处分。5月19日,因生猪养殖排污事件,衢州问责多名干部,衢江区高家镇党委书记和原镇长被免职。
2015年7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明确,未按照规定落实禁止养殖、限制养殖区域制度、依法应当作出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国家卫计委称深化医改要着重处理好六个关系
- 教育部办公厅有关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
- 有关做好2016年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
- 有关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 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
- 关于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
- 有关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
- 有关印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 “优胜劣汰”天猫平台轻松应对婴童服饰新国标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