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人民日报:去库存依旧是一场硬仗 切忌用强刺激或加杠杆方式

其他行业  2016-5-31 13:51:3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最近政策支持,好多同乡都在城里买了房。”四川省眉山市沈店村农民沈小雨在她工作了6年的眉山市也买了一套小房子,明年底就能入住。

 

  “最近政策支持,好多同乡都在城里买了房。”四川省眉山市沈店村农民沈小雨在她工作了6年的眉山市也买了一套小房子,明年底就能入住。

  而对在北京工作的周琼而言,即便没有鼓励政策,想买房的人也还是太多了:“去年换了工作,想住得离新公司近一点,最好是一步到位换套学区房,可看了一年也没遇见合适的,看着看着房价就涨得买不起了。”

  今年,买房的人又多了起来,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1—4月,房地产主要指标持续向好。”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李皎说。

  房地产市场升温,去库存任务是否随之减轻了呢?

  市场升温加速去库存

  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连续两个月减少

  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均快速增长,呈量价齐升的态势。1—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30个百分点;销售额2.77万亿元,增长55.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41.5个百分点。

  在市场交易升温的带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加快。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4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一季度又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6.2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8%,为2014年年初以来最高增速;新开工面积增长21.4%,为2011年11月份以来最高增速;土地购置面积下降6.5%,为2014年11月份以来最小降幅。

  市场持续升温直接加速了房地产去库存。“今年4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连续两个月减少,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低于去年末的规模。”李皎说,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27亿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826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24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4.51亿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894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546万平方米。

  三四线城市压力依然较大

  切忌用强刺激或加杠杆的方式去库存

  市场这么火,去库存的任务是否减轻了呢?

  从全国整体情况看,去库存依然任重道远,仍需打硬仗。仔细观察市场,不难发现楼市整体升温的同时,分化情况也愈加明显:尽管热点城市房价上涨,个别区域甚至供不应求,但大量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非重点城市商品房待售面积4.55亿平方米,比3月末有所减少,但比去年末增加了1233万平方米。

  “我们要对‘去库存’任务的艰巨性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刘卫民说。

  供给还在增加,而需求增速不容乐观。2011年以后,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三、四线城市拿了大量土地,经过几年的开发周期,目前已经到了陆续形成实物供给的阶段。而有些库存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增长却较为缓慢,产业吸引力不足,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住房需求增长速度处于较低水平。

  一线城市调控政策收紧释放的信号,也可能对市场消化库存形成压力。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据我们监测,3月份沪深等热点城市相继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后,沪深两地的楼市显性指标已经较大回落。这种信号可能会给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造成压力。”

  去库存虽然艰巨,却不能“乱投医”,特别是不能用强刺激或加杠杆的方式。“从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看,在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国际元时,房地产增速均出现了下降,而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经接近1万国际元,房地产业很难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另外,据测算,城镇常住人口的家庭平均住房套数已经超过1套,我国住房供求关系已经从供不应求变为总量供求基本平衡。”刘卫民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通过不当刺激政策拉动房地产增速,往往会诱发房地产泡沫,而这种泡沫可能会在政策收缩周期中被刺破。”

  科学发力去库存

  楼市调控应引导房地产回归“居住”核心功能,注意因城施策、因地制宜

  那么,去库存究竟该如何发力?

  短期看,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至关重要,切莫因去库存造成市场大起大落。“即使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房地产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十次金融危机,九次与房地产有关。维护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刘卫民说,“我认为,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当着力于避免大波动:一是引导房地产回归‘居住’核心功能;二是注意因城施策、因地制宜。房地产增速较快的城市,要注意防过热;而库存压力较大的城市要积极去库存。”

  “去库存要把握好度,房地产调控要避免短期行为。”张大伟说,“尽管政策干预可以改变短期市场格局。但中长期的楼市走向依然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基本面,去库存还是要依靠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产业的聚集力。”

  长期看,去库存应当通过一系列改革来完善供给,引导需求有序释放。

  在供给侧,库存较高地区应合理控制土地供应速度,继续推进保障房货币化安置,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表示,住建部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库存的商品住房,也允许将商业用房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当前因为商业模式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城市腾退出一些商业用房,也有一些商业用房处在闲置或者半闲置的状况,还有一些在建的商业用房项目预期市场前景不好,而这些商业用房往往位置好、配套好、交通也便利,把这些房子改造后用于租赁居住,既可以增加住房租赁的有效供应,还能做到物尽其用、避免资源浪费。”

  在需求端,则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以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方法,降低新市民落户门槛,提高城市吸引力。

  “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可以消化楼市库存的养老、医疗等短板产业,既可以引导需求有序释放,促进房地产去库存,又可以补上服务业的短板,是标本兼治的一招。”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补充道。

  去库存也要进一步完善面向消费层面的住房金融体系,丰富政策性金融工具,稳定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像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有相对丰富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工具,而目前我国住房政策性金融只有住房公积金及个别地区的住房储蓄银行,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还缺乏政策性金融支持。“提高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普惠性、增加其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支持力度,既有助于去库存,也有助于满足市民特别是新市民的住房消费需求。”刘卫民说。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9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我国酒庄建设情况及发经营策略建议

一、我国酒庄建设情况中国的葡萄酒市场蓬勃发展,酒庄建设如火如荼。除了在国内投资建设酒庄外,部分投资者走出国门到...[详细]

中国风电行业领跑世界,海上风电发展空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详细]

定制家具竞争优势显著 快速增长迎来市

定制家具是指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个性化家具,也就是家具生产企业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柔性化生产工艺,为消费者量身...[详细]

中国演艺产业现状与供需平衡分析

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情况(1)演出场次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占演出...[详细]

中国不锈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不锈钢行业市场规模我国目前的不锈钢生产能力和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消费需求,而我国不锈钢行业有极好的市...[详细]

中国婴儿奶粉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