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显示,中国金融监管系统正在全面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类型的投机炒作,驱赶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近期,央行和银监会就加强票据业务监管、规范业务开展等事项发布通知,要求银行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严格规范同业账户管理。在银监会层面,则被传出近期向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其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在证监会层面,一方面,对今年4月以来大宗商品市场的过度投机极为严厉,三大期货商品交易所接连上调部分品种保证金水平、手续费费率以及涨跌幅限制。另一方面,在股票市场,其打击炒作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其中包括提及壳资源炒作等等。保监会亦在日前出台新规,防范个别险企投资冲动。
笔者认为,上述一系列举动,表明监管层正在努力驱赶资金“脱虚入实”。201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大量的流动性被释放出来。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债市、楼市乃至期货市场,先后受到冲击。其中股市先后经历了“杠杆疯牛”和“闪电熊”,债券市场的杠杆率水平则迅速攀升,以黑色系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场也经历了疯狂上涨。充裕的流动性就像脱缰的野马,在不同大类的资产中左冲右突,不停地制造泡沫,而始终未能进入实体经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回落了7.9个百分点,仅为5.7%。与此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7%。这与以往民间固投增速往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形成明显反差,显示出民间资金的观望态度。
权威人士日前明确表示,高杠杆是“原罪”,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背景下,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都会上升,处理不好,小事会变成大事。种种迹象显示,目前金融监管系统正在全面加强对各个市场的监管,对可能出现的炒作苗头、加杠杆行为毫不手软、严厉打击。另一方面,为推动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5月9日发出通知,要求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笔者认为,金融系统监管全面加强和国务院的专项督查,旨在促进社会资金“脱虚入实”,防止金融泡沫进一步形成和扩大,驱赶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笔者认为,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给全社会上了生动的一课:一旦资金尤其是杠杆资金,大量充斥于某个类别的资产,就很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与此同时,这些流动性在不同类别的资产之间自我循环,始终不进入实体经济,制造了资产价格泡沫,不仅使得货币政策失效,还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极为不稳定的金融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监管层严厉打击各类炒作,堵截资金“脱实入虚”是有必要的。但应当注意到,大量资金迟迟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除了一些行业壁垒外,主要还是因为当前不少行业能够提供的回报率过低。在加强市场监管,抑制各类投机炒作的同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进而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 君康等4更名险企净利润下降 媒体:盈利能力较弱
- 我国将大力解决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难及融资难问题
- 重庆最大P2P平台易九金融被爆2.5亿元项目违
- 非法集资现新风险点 辽宁加大防范处置力度
- 中国嘉陵担保额超净资产755% 专家称不利壳资
- 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
- 四大产业跨界定增被收紧 业内:证监会或不会一刀
- 四大上市险企遭网民冷落 3家首季净利遭腰斩
- 四月投资增速预计维持上行 政策落实不好影响民间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