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意融融”成因复杂
从南京的“地王”,到武汉的“日光盘”,再到环京4县祭出“限购大旗”……一时间,“回暖”成为了中国楼市的关键词。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亦显示,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明显加快。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期楼市回暖的主要原因是前期针对限购、限贷、交易税费、首付比例等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带来了需求释放。
“一方面,一、二线城市本身的房地产库存并不大,在政策松绑后必然会率先反弹;另一方面,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往往吸引了大量精英人才流入,他们强大的需求和购买力也推升了这些城市的房价。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灵活偏宽松以及股市大幅下跌后的资金流出也都为房地产回暖带来了相应的货币环境。”牛犁分析。
专家强调,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走势往往能够对其他中小城市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其在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整体企稳回升的大环境之下,最终体现为整体楼市信心的提振。
深层矛盾不可忽视
正如著名小吃“油炸雪糕”一样,我国楼市“冰火共存”的分化格局并未随着近期房价的走暖而有所改变。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介绍,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涨幅均明显扩大,分别比上月扩大0.6和1.2个百分点。尽管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都出现上涨,但城市间涨幅差异仍然较大,上涨过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其房价涨幅远高于其他城市。
需求释放快,供给增加也不慢。数据显示,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35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达13.1%。“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3.1%、销售额同比增长54.1%,乍看之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库存可能有所减少,但是如果考虑到在建未售面积和新开工的楼盘供给,不难发现我国房地产库存依然庞大,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牛犁直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认为,“价格过高”与“库存过高”是中国楼市存在的两大问题,而鉴于房地产建设在总投资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未把这些库存消化掉之前,将很难引导房企去投资新的项目,而这又会拖累到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看来,投资炒作需求是本轮楼市上涨的推手之一。他指出,随着一线城市政策收紧,资金正在向二线城市及三大都市圈转移,投资炒作泛滥。例如,东莞和惠州70%的房子被深圳人买走,其中90%是投资客;而“环京县”房价之所以在一年内翻番,投资客推动亦是重要原因。
改革还需脚踏实地
回暖之后,房地产市场将会何去何从、普通居民又该如何面对?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少数城市交易火热,但民众还是不应该随之“头脑发热”,而是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去库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客观现实。对政策制定者而言,“托底盖帽”是政策主线;对开发商而言,“降价走量”则是理性选择。
“市场分化格局之下,政策制定者和购房者都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自住型刚需可以按计划购买,而如果是投资、投机性需求就要慎重了,毕竟很多地区楼盘前期已经积累了较大涨幅,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牛犁提醒。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认为,在去库存背景下,既要防止政府“行政之手伸得过长”,也不能把开发商的问题都转嫁给普通购房者。他说,如果开发商借着去库存的“东风”继续以高价卖出房子,尝到了甜头后可能继续扩大投资开发新房,造成市场供给不减反增。因此,最好的方式是让因盲目开发而陷入经营困境的地产商被自然淘汰,让无视风险和市场规律者得到“教训”。
多位专家指出,我国楼市供需矛盾的深层原因在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就业机会、职业前景、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让很多年轻人对一二线城市趋之若鹜。未来,只有踏踏实实落实中央相关改革部署,扎实练好内功,让更多城市具有“北上广深”般的吸引力,才能最终解决分化难题,促使房地产持久健康发展。
- 国土部:去年工业地价增速明显回落
- 温州住宅用地产权到期非个案 自动续期亟待细则
- 三线城市房价创6年来单月环比最大涨幅
- 87家房企借债2.3万亿元 近四成资产负债率超
- 3月62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楼市分化依
- 营改增助力住房供应新模式 商业地产迎政策暖风
- 一线城市宅地均价接近2万 二线城市热度继续
- 一线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均超10% 库存不足强化看
- 二线城市房价迅速升温 厦门涨幅超深沪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