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再生金属加工企业怡球资源宣布拟以1.07亿美元(约合69261万元)价格收购Metalico公司100%股权,进入美国再生金属上游行业。
二月,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绿创声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拟以不超过750万欧元(约5476万元)收购“全球声学老大”IAC。北京控股用14.38亿欧元(约105亿元)拿下德国EEW废物能源利用公司。天翔环境拟2.05亿欧元(约14.97亿元)收购德国水处理公司BWT。雪迪龙 通过英国子公司以415万欧元(约3000万元)收购比利时公司ORTHODYNE。
三月,先河环保 增资美国子公司700万美元,其中660万美元(约合4272万元)用于收购美国监测企业Sunset Laboratory的60%股份。
“从前年开始,我国环保行业国际化进入高峰期。”在4月16日下午由京都律师事务所举办的“走进德国水务”交流会上,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薛涛表示,国外环保市场接近饱和,而国内需求高,我国环保技术研发弱,和美、日、德相比差距大,未来十年,环保末端治理都将处于高需求状态。
对于技术引进型并购,薛涛建议,国内企业最好从发达国家环保公司的某一个细分领域切入,补全明显的短板,这比收购整个环保公司更好。
以德国为例,据德国BEETZ&PARTNER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胡志强介绍,德国水务行业已积累了150年的技术、应用和管理经验,技术和设备先进,和中国企业之间互补性强。不过,德国巨型企业较少,而且好的东西都在德国中小型企业里。因此,中国企业可选择这些企业在水务领域开展合作
环保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将发达国家的技术引入国内,但对于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和项目,却几乎束手无策。
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国际部主任王波称,商会会员企业都有“走出去”的需求,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普遍感到风险大、难度高。薛涛也表示,环保民营企业,甚至是地方国企,体量不够大,实力不够强,难以跟着大型央企出去拿项目。
记者梳理环保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发现,仅有云南水务等极个别企业在运营项目。去年11月,云南水务并购泰国垃圾发电企业PJT TECHNOLOGY 进入泰国垃圾处理行业。
对此,王波建议环保企业最好以“抱团”的形式走出去,降低风险。
京都律师事务所金融业务总监韩良则表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将面临投资保护和准入制度风险、外汇管制风险、税收法律风险、投资主体制度的法律风险、劳工法律风险、基础设施投资法律风险、投资退出及投资安全风险等。因此,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必须理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 煤炭“去产能”效应初显 供需失衡逐步改善
- 山西迎来煤层气审批重大政策利好
- 东莞家庭光伏发电现纠纷 居民状告供电局
- 中钢力拓恰那合营铁矿续约 5年供应7000万吨
- 东莞家庭光伏发电现纠纷 电费及补贴迟迟不到位
- 中钢力拓恰那合营铁矿再续约 5年供应中钢700
- 天然气基建存在机会 中石油管道局联手八企业签协
- 液化天然气应是能源进口发展重点
- 煤炭行业去产能动真格 发改委8个配套文件正陆续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