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鼓励针对细分市场开展有特色的消费金融服务
目前,消费信贷所针对的细分市场,主要应用在购车、医疗、租房、3C、家居、装修、教育、旅游等领域的消费。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19.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将达到37.4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的5倍,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而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卡的申请和使用标准比较严格,使得中国整体上庞大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因此,《意见》认为应该促进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在细分市场中提供有特色的消费金融服务。
玖富创始人兼CEO孙雷认为,只有将金融真正融入到消费场景中,才能让金融服务更加安全。不仅如此,消费场景中的消费信贷,资产更优质,安全系数更高,既符合小额分散的平台运营原则,同时也符合国家扶持小微、促进消费的政策。
消费信贷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关键在于场景创新
《意见》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客户授权,实现消费贷款线上申请、审批和放贷。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推动消费信贷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由于在经济增速放缓、资产泡沫化等不利情况下,消费金融服务提供主体日益多元化,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平台、传统实业巨头们的纷纷加入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中来。
在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中,电商系平台阿里巴巴、京东等依托线上电商消费场景推出“花呗”、“京东白条”业务。而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则更多的是与传统产业进行合作构建消费场景,譬如玖富,多年来在3C市场、校园分期、房屋租赁,汽车交易、教育培训、美容医疗、爱情婚恋等消费场景中深入布局,并陆续通过战略投资、合作等方式与59stone、世纪佳缘、58同城、优胜教育、我爱我家、易车网、好车无忧等多家垂直领域企业联手,在基于真实的交易场景中,提供金融服务。
基于场景的消费金融风控更高效
此外,《意见》还着重提示了风险控制。《意见》指出,引入社会征信机构或吸收社会资本成立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搭建消费信用信息平台,优化信用环境。建立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比较落后是不争的事实,信息不对称的老问题加剧了道德风险的发生。尤其是消费金融的目标群体,多是央行征信体系尚未覆盖的体系。在真实消费场景中,不仅小额、分散,用户还款意愿更为真实、债权更为优质。
去年11月,国务院出台相关意见,要求积极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而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金融也被重点提及,报告指出,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这意味着,作为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载体,消费金融在顶层设计中,有了更为清晰的着力点。
- 《中国金融风险与稳定报告2016》发布六举措维
- 网红二月丫头复出 卖Q丸融资千万
- 财政部: 政府适当加杠杆可助企业去杠杆
- 一季度IPO申请审核收官 62家公司通过1家被
- 新三板监管风暴延续 五大问题拷问挂牌公司年报
- 回应外资投资A股热情 累计逾800亿美元QFI
- 4月8日开始披露一季报 4公司率先亮相
- 1184名央企上市公司高管拿走11.66亿元薪
- 疯狂的A股IPO 一季度新股均获500倍以上超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