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以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环境看,自美联储今年1月暂缓加息以来,日本与欧元区等其他两大主要发达经济体,就先后大幅加大各自的货币宽松力度,分别推出超预期的新宽松举措。无论是继续下调相关基准利率、推出负利率政策,还是继续扩大QE规模,都进一步彰显了世界金融体系并未出现一致性收紧。而尽管美联储在去年年末已经启动了加息,但在全球经济与贸易日益密切的当前,在外部经济环境整体疲弱的背景下,美联储未来较长时间内也很难加快其货币政策常态化回归的步伐。结合年初以来,尤其是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前美国国债收益率及美元指数的波动情况来看,金融市场仍然普遍预期,年内美联储实际升息幅度将较为有限,而这将继续有利于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看,虽然美联储一旦确认并逐步实现其加息周期将必然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涨,但整体横向对比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债收益率水平,目前人民币国债的收益率以及国内整体无风险利率,仍然要显著领先于全球多数发达国家及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即便从中美利差的角度考量,在美联储保持缓步升息的情况下,同期限人民币国债的收益率水平预计仍然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高于美国国债。在此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继续进行缓步和可控的放松,并不会引发跨境资本的过度流动。
此外,就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而言,尽管去年三季度及今年1月份民币汇率曾阶段性出现一定幅度走软,但2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岸与离岸市场的交投情况,则无疑再次回击了部分市场人士的看贬预期。在人民币挂钩一揽子货币汇率指数愈发平稳的背景下,市场各方对于人民币汇率回稳的预期,也将继续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虽然年初以来信贷与社会融资增长暂时“超速”,以及CPI同比增速的季节性反弹,一度引发部分分析人士对于货币政策短期难以继续松动的忧虑,但具体分析,这种担心仍然为时尚早。
一方面,1月信贷超预期投放有一定季节性因素影响,2月数据或出现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结合今年政府制定的广义货币M2增速目标以及央行最新政策表态,有关方面在货币政策整体节奏的把控上,仍然保持了平稳和耐心。而且,年初以来物价同比增速的反弹,也并非意味着所谓“滞涨”的来临。扣除食品等品类的季节性因素,一些工业价格的上涨,更多反映的只是供给侧改革效果的初步显现及库存周期的推动。中短期内,在实体经济复苏力度大幅增强之前,总体物价水平基本不可能出现趋势性上涨。综合货币投放与物价走势两方面而言,现阶段货币政策进一步缓步放松,并不会因此受到明显掣肘。
整体来看,尽管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有加剧迹象,近期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但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转型效果和新的投资机遇也正逐步显现的背景下,未来较长时间内,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将有较大的宽松和自由发挥空间。
- 深圳二手房交易评估价上调五成 多家首付贷产品暂
- 去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1万亿
- 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66点 创逾两个月最大调降幅
- 熊猫债受各发行主体青睐 发展前景获多方支持
- 网络欺诈有哪些新马甲 通过移动端诈骗增长迅速
- 两融余额四连降15个月新低遭遇全面偿还
- 美媒称做空人民币的人都赔惨了:亏超5亿美元
- 券商热议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制度安排将更审慎科学
- 高盛发布研究报告:中国都市蓝领消费潜力巨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