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比”有下降空间
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则上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库存高企,房贷新政是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必要之举。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佩珈表示,2015年,在政策持续放松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复苏、区域分化、结构调整的新变化。但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房地产市场复苏基础不稳,动能较弱,尤其是库存高企更成为制约未来3-5年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的突出问题,三四线城市及商业物业的去库存压力更大。2015年,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18亿平方米,占2014年销售面积的55.8%。如果考虑遗漏的施工面积和尚未开发的土地购置面积,真实库存水平约为50亿平方米,去化周期约为4年。
李佩珈认为,当前,我国的“首付比”无论是国际横比和历史纵向比,都处于偏高水平。根据IMF调查数据,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采用20%的首付比例。历史上看,2010年之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首付比例一直为20%。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改变,居民住房消费更趋理性,新政不会带来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鼓励住房消费转型升级
机构研究报告认为,居民住房需求依然较大,居民购房适度加杠杆有空间。考虑到适龄购房人口基数较大、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仍有支撑,尤其是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住房消费也将呈现新特点。养老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医疗地产等新物业孕育新的机会,创客空间、租赁市场等新服务模式逐渐兴起,有必要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居民住房消费的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整体杠杆水平远低于其他国家,偿付能力大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且主观违约概率较小,个人住房贷款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4年,我国居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0.6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16.7%,远低于日本的233%、英国的173%和美国的77.6%,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程度低于发达国家,增长潜力依然较大。从还款能力看,2014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为48.5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占储蓄余额比重为22.9%,小于日本的58.5%,更远低于美国居民约109%的负债水平。
不过,海通证券指出,在帮助开发商有效降低库存后,能否同时激发开发商投资意愿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去库存只是第一步,保持价格温和上涨从而带动行业投资实现正循环则是第二步。
- 央行等三部门上调公积金存款利率 对标一年期定存
- 公积金存款利率上调为一年1.5% 分析称政策效
- 广东仅4城落实首套首付两成 广深周边楼盘或火
- 香港楼市非理性繁荣终结的启示:货币刺激下泡沫终
- 深圳楼市热风依旧 政策或致供求进入量增价平通道
- 三四线城市春节未现返乡置业 待政策累积效应
- 以房养老试点两年仍陷困局 配套政策待完善
- 经济学家:2016年经济仍将中高速增长 一线城
- 重庆三十条措施降企业成本 为房企减轻税费负担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