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朱振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1月份数据来看,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和稳增长政策并没有改变经济下行趋势。一方面,财政收支压力束缚财政扩张空间,仅靠货币宽松无法解决周期性问题;另一方面,结构性问题已经超越周期性问题成为主要矛盾,供给侧改革取得效果之前,经济仍有下行压力。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继续处于临界点下方。小型企业PMI为46.1%,虽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但持续位于收缩区间。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
“新订单指数为49.6%,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减少。分行业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3.1%,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该负责人表示。
朱振鑫表示,经济持续下行,但宏观风险短期内缓解。一是进入数据真空期,二是进入全国“两会”憧憬期;三是美联储3月份加息概率降低,最早加息日期推迟到12月份;四是央行加强资本管制,汇率企稳。
“中期风险不减,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经济持续下行,二是汇率再度被动升值之后必将再度贬值;三是央行陷入汇率和利率、外部与内部目标的两难,不像去年那么自如,近期放弃降准就是例证;四是供给侧改革意味着释放风险。”朱振鑫告诉记者。
- 人民币瞄准SDR一篮子货币 有升有贬将成新常态
- 央行完善利率走廊 现1个月SLF利率定为3.6
- 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老区重大工程项目
- 外交部长王毅反驳中国经济放缓影响非洲发展
- 易宪容:日本负利率没有那么大负能量
- 中国经济转型进行时虽有波动却不会硬着陆
- 中国民众新年祈愿映射经济转型发展信心
- 韩媒称朝鲜向中国东北输出劳工 赚取外汇
- 去年财政赤字2万亿 今年平衡收支恐更难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