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出货量占全球市场超四成
国产手机2015年全球市场攻占迎新突破。据市场研究和分析公司TrendForce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交付量为12.9亿部,同比增长10.3%,而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合计出货量高达5.39亿部,占比四成多,年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5年,中国手机品牌的出货量与苹果、三星的总出货量在伯仲之间。其中,最大赢家当属华为,首度超越联想,排位第三,并首次突破1亿部的全年销量大关,占据8.4%的市场份额。小米以5.6%的份额位居第四,联想以5.4%位列第五。此外,2015年进入前十位的中国智能手机企业还有份额为4%的TCL;OPPO以3.8%排在第八位;步步高以3.3%排在第九位;中兴通讯则以3.1%位列第十。
与中国手机品牌和苹果手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排在第一名的三星智能手机首度出现负增长,出货量同比下降1.8%。苹果的增长率则维持在17.7%,坐稳全球智能手机十大品牌第二的位置。除了三星和苹果外,排名前十唯一一家非中国的企业是韩国的LG,但其市场份额也较2014年有所下降。TrendForce的报告也预测了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走势,三星继续呈下滑趋势的同时仍保持其在市场份额方面领先的位置,但其中部分份额将为华为和联想所获得。苹果的份额也会下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国内厂商在出货量上与三星和苹果之间的差距将逐步缩小。
低端走量见效,高端突围堪忧
TrendForce智能手机分析师AvrilWu表示,2015年,中国厂商与全球前两大品牌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全球竞技场上发挥出了强大的团结作用,无论是从合计出货量还是从市场份额来看,都晒出了不俗的成绩。
但不得不提及的是,与苹果、三星的利润比拼,国产手机仍然相形见绌。而这显然不是短期内就能够弥补的。2015年,国内手机企业纷纷开启“低端走量,高端突围”的模式。国产手机的高端市场一般被定义是3000元的市场,在400美元以上苹果、三星面前只不过是中端市场,即便销量可喜,但盈利却相去甚远。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发布的《2015国产手机品牌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国产手机销量破五亿,但整体利润率较低,4000元以上的手机出货量占比不到2%。所以就当下国产手机厂商的发展状态而言,走高端路线在定价和销量两个衡量维度上,国产手机厂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低价开路非长远之策
抛弃低端走量、谋划精品路线、寻求品牌溢价是2016年各大国内手机厂商不得不攻克的难关。而这或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找到突破口。
其一,变革自身的经营思路。国产手机厂商在国内以低价开路的思维模式应转变,国内市场众多手机厂商在价格战中已不堪重负,在国际市场上必须阻断同样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此外,中国本土品牌同质化严重是目前整个产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外形相似、硬件高度同质化极大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国内厂商必须走出盛行的“模仿主义”。
其二,加强海外市场本土化的品牌营销。2015年,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集体融入全球化大势,在海外市场组建销售团队、网点,甚至是投资建厂,意在挣脱国内市场的红海,复制国内市场的增量奇迹。但从国产智能手机厂商总体出货容量来看,海外占比依旧弱小,中国高性价比手机的代表小米在2015年也遭遇在印度部分机型禁售的命运,开辟国际化道路也应审慎布局。
其三,研发和创新自身的核心技术。专利碰壁一直是国内手机出海难的一大原因。强化自身优势领域,把握核心专利技术,以寻求品牌溢价和盈利成为业内人士公认的2016年国内手机的竞争核心。而专利薄弱的厂商应积极借鉴和探寻专利合作模式。此外,国产手机在国际市场的扩展上拥有较大的地域局限,或可选择专利保护制度并不完善、具有增长潜力的国家“开疆辟土”。
- 物联网时代怎样发挥大数据实力 企业将面临哪些挑
- 大数据“国家战略”浮现 多领域应用受热捧
- 中国芯片之痛:每年花2000多亿美元进口 超石
- 百度贴吧事件暴露互联网业痛点:无底线商业化
- 虚拟运营商亏损症结待解 需政策解决批零倒挂
- 国产手机今年发展趋势 与低端价格战说再见
- 全球PC市场整体继续下滑 再步入淘汰赛
- 全球PC产业再步入淘汰赛 华为小米顶风布局
- 加速产融对接 电子信息产业基金目标2000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