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各家电商机构又刷新了成交记录。而从今年的数据来看,交易方式向移动端转化已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随着消费向移动端方向逐步转化,移动支付的需求也必然会逐步上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移动端的便捷性,大家更愿意使用移动端;对支付机构而言,移动支付领域将大有可为。同时,也正因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移动端的消费和理财才成为可能。此外,亦有银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金融服务的重点是场景化,移动支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移动支付成交量上升
根据长江证券发布的研报,今年“双十一”,天猫交易额912.17亿元,同比增长59.72%,订单量为4.67亿单,移动端占比68.67%;京东订单量超过3200万单,同比增长130%,移动端占比74%;苏宁订单量同比增长358%,移动端占比67%;国美交易额同比增长406%,移动端占比超过70%。
这种情况显然和移动端的用户数量走势一致。易观智库年初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盘点与2015预测专题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7.3亿人,继续保持着超越PC端用户量的态势。据预测,在2015年,移动购物的比例将继续增加至68.3%,流量费占比则持续走低,移动互联网市场总体规模将突破23000亿元,用户将继续增长至7.9亿人。
一位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移动端有非常高的便捷性,而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不断普及,未来移动端使用率肯定会越来越高。
事实上,不仅是消费领域,理财、贷款等都有向移动端转移的趋势,与此同时,移动支付的占比也逐步增加。
根据央行此前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今年第二季度,全国银行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49.76亿笔,金额594.15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继续维持高速的增长,当季共完成22.86亿笔,金额26.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34%和445.14%。
未来服务重点在场景化
面对移动支付的广阔市场前景,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机构不断加快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各种新的支付方式也不断出现。比如,此前银联推出的NFC近场支付、平安银行推出的光子支付,以及支付宝和微信推出的扫码支付等。
此外,还有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在这方面加快了布局。比如,汇付天下为其服务的P2P平台提供了专门的移动解决方案;而此前,包括快钱、易宝支付、连连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均在移动支付领域有所动作。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在移动支付领域中,核心竞争力体现几方面:如支付公司对消费场景的把握,以及如何利用消费场景将支付、营销和金融等融入其中,并将交易更快速、高效地完成。
事实上,今年以来,支付宝和微信都加大了在线下场景的布局,争抢消费场景的入口,而银行等金融机构显然也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此前就有银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金融服务的重点是场景化,即用户在哪里,银行就需要到哪里去提供服务;而支付必然是其中最为基础的服务,所以移动支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 外资行中国临双重监管重压 规模萎缩利润暴跌
- 今日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 93号汽油或将维持5元
- 稽查风暴刮向公募 金融大监管时代或来临
- 台媒:大陆金融高层爆发罕见离职潮 今年37人辞
- 大学生成网购有力队伍之一专家提醒勿过度提前消费
- “十三五”我国将建设富弹性及深度的现代金融市场
- 存款准备金平均法考核实施两月为银行释放7000
- 10月金融数据呈现季节性回调M1增速创阶段新高
- 双11成平台综合实力较量 互联网金融体系大练兵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